動物學家在巴西發現新鳥類物種(銀頰蟻鷯)

近期,來自巴西帕拉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Pará)的一項研究揭示,銀頰蟻鷯(Sakesphoroides cristatus)其實是兩個不同的物種,而不是一個。這次新發現的物種被命名為北方銀頰蟻鷯(Sakesphoroides niedeguidonae),這種鳥類僅在巴西東北部的卡廷加(Caatinga)地區發現。

卡廷加是新熱帶界最大的季節性乾燥熱帶森林區域,以落葉植物和極端降雨季節性為特徵。儘管這裡歷來被視為生物多樣性較低的區域,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這裡其實存在著多樣化的生物模式和若干新物種,包括青蛙、哺乳動物、昆蟲和魚類。

研究人員檢查了1079個銀頰蟻鷯標本,並分析了115個不同的聲音錄音。他們還測序了58個組織樣本,發現了兩種主要的羽毛模式,主要分佈在聖弗朗西斯科河的兩岸。雄性銀頰蟻鷯的羽毛相似,但雌性則在頭頂、背部和尾巴顏色上有顯著差異。

新物種雄鳥在羽色上與舊物種相似,但雌鳥的冠羽、背部和尾巴不同

這張圖說明了銀頰蟻鷯(Sakesphoroides cristatus)雌性羽毛特徵的地理分布。綠色和藍色圓圈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羽毛模式。深藍色線表示現代的聖弗朗西斯科河(São Francisco River)河道,而紅色虛線表示這條河在很久以前的位置。顏色漸變表示海拔高度的變化。這些照片展示了不同地點的雌性銀頰蟻鷯的羽毛特徵,讓科學家可以了解這些鳥在不同環境中的分布和變化。(圖/《動物學手稿》)
這張圖說明了銀頰蟻鷯(Sakesphoroides cristatus)雌性羽毛特徵的地理分布。綠色和藍色圓圈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羽毛模式。深藍色線表示現代的聖弗朗西斯科河(São Francisco River)河道,而紅色虛線表示這條河在很久以前的位置。顏色漸變表示海拔高度的變化。這些照片展示了不同地點的雌性銀頰蟻鷯的羽毛特徵,讓科學家可以了解這些鳥在不同環境中的分布和變化。(圖/《動物學手稿》)

新的物種幾乎僅限於聖弗朗西斯科河的左岸,並且在巴伊亞州的「Raso da Catarina」地區也發現了一個種群。這些鳥類的遷移可能是由於古河道的變遷所致。儘管目前沒有具體的人口規模數據,但預計成熟個體數量超過1萬,因此這一物種被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但是,根據未來氣候情景的生態位模型,這一物種的範圍可能會顯著縮小,並可能被重新分類為「近危」(Near Threatened)甚至「易危」(Vulnerable)。

這一發現已發表在《動物學手稿》期刊上,為我們理解銀頰蟻鷯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見解。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Eduardo Brettas. cc By 4.0 

圖片來源:Zoologica Scripta cc By 4.0 

參考論文:
1.A new antshrike (Aves: Thamnophilidae) endemic to the Caatinga and the role of climate oscillations and drainage shift in shaping cryptic diversity of Neotropical seasonal dry forestsZoologica Scripta

延伸閱讀:

1.南美洲巨型蜂鳥其實是兩個不同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