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價格創新高且一貨難求,俄烏衝突令全球糧荒隱現
俄烏戰爭的衝擊之下,近日肥料價格衝破天際,導致世界各地的農夫紛紛減少肥料用量,並部分實施農地休耕。農業專家警告糧食短缺問題逐漸浮現。
俄羅斯與烏克蘭是世界主要的穀物出口國,兩國合計貢獻了全球33%小麥以及19%玉米的供給。由於黑海航線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導致穀物運送也出問題。世界銀行警示,高度仰賴烏克蘭小麥進口的開發中國家,在上週(3/25前後)已面臨小麥短缺,糧食庫存很可能只能再多撐一點時間而已。
然而,化肥短缺可能比糧食海運問題更為急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托雷羅(Maximo Torero)指出,缺少化肥原料,世界其他國家農業就難以增產、填補空缺。
「若我們不盡快解決化肥短缺的問題,化肥原料貿易中斷的話,未來一年我們將必須面對十分嚴重的糧食供給問題,」托雷羅向路透社記者透露。
化肥短缺的原因仍和戰爭脫不了關係。俄羅斯是鉀鹽、氨氣、尿素等土壤肥料的出口大國。這些化肥是維持玉米、大豆、小麥、稻米高產量的關鍵。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首先影響了化肥關鍵原料的運輸。
除了制裁俄羅斯,美國與歐盟也因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支持俄羅斯侵略行動,對白羅斯進行新一輪制裁。
荷蘭合作銀行本月指出,俄羅斯和白羅斯就占了去年全球40%的鉀鹽出口,鉀鹽是三種增加糧產重要肥料的其中一種。此外,俄羅斯還占了全球22%的氨氣出口,14%尿素以及14%磷酸一銨出口,盡是重要的化肥原料。
西方國家多間銀行與貿易商因為經濟制裁與俄羅斯供應商劃清界線,深恐觸犯瞬息萬變的規則。另外也有海運公司因安全考量,刻意避開黑海航線。
世界各地的農夫紛紛亂了陣腳
再者,肥料的價格水漲船高,令許多農夫不得不減少使用肥料用量。
早在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全球肥料價格便已高漲。兩國開戰之後,肥料價格更是一飛沖天。根據美國農業局聯合會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僅在美國,化肥費用預計2022年增加12%。而在泰國,化肥進口價格從每噸350~400美元漲到625美元,漲幅接近50%。
肥料價格大漲,市場吃緊,也連帶台灣的「肥料概念股」台肥(1722)、東鹼(1708)、興農(1712)的股價於一度大漲。
世界各地的農夫紛紛亂了陣腳,努力適應價格變化。
在農業大國巴西,有的農夫降低化肥使用率,另外也有聯邦立委推動解禁受保護的原住民土地,開採鉀鹽礦。而在辛巴威和肯亞,某些小農改用糞肥澆灌作物。
由於擔憂通貨膨脹率上升和烏克蘭戰爭曠日持久,部分有先見之明的農民提前做好準備。
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玉米和油菜籽農彼得(Bert Peeter)最近決定花費50多萬加幣購買足夠他使用到2023年80%的肥料。雖然價格在飆升,但他認為情況仍可能變得更糟,預期價格將持續上漲。「很可能不會在一年後結束,」彼得說。
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氮肥領導製造商CF工業控股公司執行長威爾(Tony Will)觀察說,開發中國家所受的影響最大,因為這些國家的農民相對缺乏足夠的財力挺過這場風暴。
「我擔心這一場糧食危機將擴及全球,」威爾告訴路透社記者,這一切都說明全球糧食供給受到雙重打擊。
化肥短缺與糧食危機的雙重打擊
亞洲國家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印度因有龐大的農業而進口化肥,並開始逐步轉向加拿大和以色列,取代俄羅斯供應的化肥。
與此同時,泰國遠近馳名的水稻面對重重難關。根據泰國政府數據,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占去年化肥進口量的12%左右。泰國化肥和農業用品協會主席普倫薩克迪(Plengsakdi Prakaspesat)表示,從其他地方購買可能會很棘手,部分原因是隨著全球市場價格的爆炸性增長,國內的化肥價格控制擠壓了泰國進口商的獲利。
「如果你是商人,而你知道絕對會賠錢,你還會持續進口商品嗎?」普倫薩克迪說。
另外,去年(2021)由於需求強勁和能源價格高漲,全球價格飆升,中國大陸實施了化肥出口限制,以保護本國農民。大宗商品顧問公司CRU上海辦事處首席化肥分析師朱先生(Gavin Ju)說,中國大陸政府本來預計今年將鬆綁,此舉可能會增加世界化肥供應。但現在全球市場處於混亂狀態,這種可能性較低。
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已使全球肥料供應產生變化,在全球肥料價格逐步漲價的情況下,勢必影響全球農耕的成本,進而帶動通膨,再次影響全球經濟,這是全球化下的蝴蝶效應,也是人們在享受全球化便利性之餘,另一個伴生的負面效應。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貨船被炸、船員喪生,黑海淪為不歸路!俄烏戰爭引爆原物料斷貨潮?
俄烏戰爭是全球秩序轉捩點?至少喚醒了天真的歐盟
3億人進入糧食危機邊緣,俄烏戰爭又來砸了全世界的「飯碗」
更多相關新聞
俄烏戰爭+中國大陸新冠封鎖 全球供應鏈瓶頸惡化
G7拒用盧布買俄羅斯天然氣!德國:普丁走投無路
擺脫俄天然氣 德國業者稱覓替代來源需3年
俄羅斯遭經濟制裁 富豪「天堂掉入地獄」生活劇變
烏俄戰爭致原物料大漲平價麵包不復見 財金專家:最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