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慈攜手聖母專校 院校締約培育護理人才

5月30日,台北慈濟醫院與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正式簽署產學合作合約書。
5月30日,台北慈濟醫院與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正式簽署產學合作合約書。

護理人力短缺是現在世界各國臨床面臨的共同挑戰,為了提升護理系學生進入臨床工作的意願,5月30日,台北慈濟醫院與天主教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正式簽署產學合作合約書,未來在學生入學時即可參與醫院獎助生計畫,安心就讀,畢業即就業。

趙有誠院長致詞指出:「佛教與天主教一樣以人為本,強調關懷與愛,而台北慈濟醫院是致力讓弱勢病人得到公平和良好照顧的醫院。在病苦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弱勢的,如何集結力量找出正確診斷,給予病人身心靈照顧是醫院及學校教育白衣天使時的共同理念。」

趙有誠院長認為在宗教底下,所有的愛都是一樣的,期望集結力量提供病人身心靈完善的照顧。
趙有誠院長認為在宗教底下,所有的愛都是一樣的,期望集結力量提供病人身心靈完善的照顧。

位於宜蘭的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秉持視病猶親的精神,設立於民國53年,至今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護理人員,且廣受好評。然而近年受到少子化和疫情、媒體報導等影響,年輕人願意投入護理的比例大幅下降,因此該校在陳立言校長的帶領下,積極與各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期望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護理行列。陳立言校長說明:「台灣貧富差距擴大,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從小失去許多學習資源,但本校跟北部五縣市的社會局合作,發現護理領域可以促進階級流動,窮困家庭的孩子就讀護理系,很有機會翻轉個人和家庭生活。」有鑑於此,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予以資助,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學生能吸收醫院的大愛精神,在考取證照後,成為對醫院有貢獻的同仁,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除了階級流動的考量,護理人力荒是現今臨床遭遇的最大考驗,縱使每逢畢業季各院的護理主管會到校園進行人才招募,但效果卻不盡理想。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部吳秋鳳主任提到,與過去不同,五專生現在多想繼續升學,以往有許多嚮往來北部工作的學生,現在也多選擇就地就業。而台北慈濟醫院的地理位置相當好,與宜蘭通車方便,期望藉由簽約讓更多學子認識台北慈濟醫院,招募到更多護理新血,替護理工作帶來新氣象。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提供技職教育完善的升學、就業道路,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台北慈濟醫院向來重視護理教育,在院內打造豐富多元的科技教學環境、數位工具、互動式平台,而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是孕育白衣大士的搖籃,雙方提筆締約,未來將藉由產學合作與獎助合作計畫,培育更多護理新芽,度過臨床人力短缺的危機。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陳立言校長希望透過醫護專業及醫院的各種資源資助弱勢家庭,一來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二來讓學生在考取證照後回饋社會,將大愛精神拓展到社會角落。

(撰文/廖唯晴;攝影/范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