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育兒「戶外消遣」興起!鼓勵幼童多往大自然活動

北歐國家掀起新育兒風格,叫做戶外消遣,就是希望幼童多往戶外和大自然活動,有助於身心發展,就算是在大城市裡面,也可以去植物園、公園等地方,讓孩子多多活動。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幼童使用3C產品的比例,比起疫情前高出了三倍,現在很多父母都鼓勵小朋友,盡量在戶外空間活動。

圖/TVBS
圖/TVBS

三個孩子母親Tina:「基本上其實固定,都會跟朋友約去露營。」

聊著育兒出遊的心得,職場媽媽Tina很有感,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平常就算工作再忙,仍舊會盡量擠出時間帶孩子到戶外,體驗大自然活動。

三個孩子母親Tina:「因為平常小孩學習壓力也滿大的,那他們其實在戶外的時間會比較少,所以有休假或有時間的話,會比較希望說,讓他們多在戶外可以接觸大自然。」

從事霧眉工作Tina就算是六日,都可能有客人上門,就算如此Tina跟丈夫,仍舊會想辦法盡量在每周帶孩子出門,遠的話可以到外縣市露營,若忙碌或者天氣不好就會到附近公園,帶小孩一起玩耍。

三個孩子母親Tina:「其實我們還是會比較保護孩子,相較於可能國外比如說下雨或者太冷,我們都比較會避免戶外活動,因為我們會擔心說感冒之類的,身體會可能我們家長也會不好照顧。」

不只排時間,Tina也會參考國外的教育方式,北歐正流行著育兒「戶外消遣」,學者將「戶外消遣」解釋為為與自然環境互動,在自然中獲得樂趣,但隨著時代推演,只要是待在自然中都可以被稱為「戶外消遣」,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幫助。

親子專家吳娟瑜:「台灣跟北歐孩子的教養探索,我們這樣說,也就是台灣的孩子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都希望孩子在教室內在實驗室內,大家看得到安全來學習,但北歐的孩子他們比較野放,讓他們跟大自然有更好的接觸。」

圖/TVBS
圖/TVBS

尤其是科技發達,小孩子接觸3c產品的時間增多,也讓生活出現變化,兒盟去年1月調查,0至6歲兒童家長發現,疫情許多孩子失去到戶外的機會,取而代之3C產品使用時間,竟是疫情前的三倍,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2歲以下兒童不可觀看螢幕,2到5歲兒童每天觀看螢幕的時間,要低於一小時或不要使用,建議以戶外活動取而代之。

親子專家吳娟瑜:「所謂的戶外消遣,戶外消遣就是在講一個孩子在大自然的接觸裡面,他自己有接觸到樹葉啦,草地啦花草啦這個感覺,或者小貓小狗在玩耍的過程,或者在海浪比較打鬧的過程,他們去經驗到感受到自己的一些啟發。」

將戶外消遣融入教養當中,專家列出三點建議,一是設定戶外活動時間,盡可能的讓孩子,在戶外活動甚至用餐,二是善用現有資源,在大都市中也會有公園綠林植物園等園區,帶孩子去走走建立關係,三是不受天氣影響,就算天氣不好,也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雨天淋濕雪地滑倒,熱天曬太陽,在身體能接收的範圍內,不失是一種體驗。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第一個呢,適當的使用科技,因為科技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的科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學習效果,第二個要強調法治,讓小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法律遵守概念,尊重別人同理別人,第三個就是能夠去適當學習自我管理,特別像網路啦或是手機使用的時間,這要管制好。」

圖/TVBS
圖/TVBS

科技發達也得留意孩子狀況,別讓他們待在室內,束縛在3c產物之下,走出戶外調劑身心,育兒效果更見成效。

更多 TVBS 報導
1歲嬰異位性皮膚炎!老公竟怪妻「吃太多白飯」 醫怒打臉:問題在男方
有錢快領!這地方加碼「發放6000元」 明年開跑
IG限動整排露營!他傻眼不懂優點 內行揭3原因:不只新鮮感
高雄糊塗媽下車拿尿布遭反鎖 1歲女童困車內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