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美食系列-美味 到頭還是古早味
工商時報【姚舜】 臥虎藏龍、文風薈萃的台北永康街商圈,過了金華街的後段,標示不合邏輯的門牌,常讓初來乍到的人摸不著頭緒。這裡面「躲」了一家文人雅士愛光顧的小館子,名字就叫〈大隱酒食〉,映照了這裡主人與客人的心境,大隱於世、酒食相交。 〈大隱〉的主人曾賜吉,外公在日據時代有良田千畝,家裡常常宴客。媽媽在50年代則是烹飪老師,能燒得一手好菜。所以曾賜吉自小就對吃很有興趣,而且,「那裡吃到好料,回了家都能成功Copy」。 曾賜吉踏入社會後,進了餐飲業就出不來了。他投資過台菜餐廳,在美國西岸待了10多年期間,先後在江浙、粵菜餐廳幹過外場經理,甚至還在洛城開過日本料理店。1996年返台,跑了一陣單幫、進口海鮮食材,後來還作過團膳,每天張羅科技廠房工作的600人的餐飲。 如走馬燈的職涯,曾賜吉對各種異國美食與各大菜系菜餚都有涉獵,走過起起落落;2006年他在永康街開了家小食堂〈小隱〉,賣些「燉燉煮煮的和風台菜」,因味道好且用餐環境不拘、自在,客座常滿,老客人常得在門外排隊,都不一定等得到座位,逼得曾賜吉只好再在附近頂了個店面開〈大隱酒食〉,生意一樣很好。 「天下文章一大抄」,問他成功經營餐館之道為何?他說,「菜味7分,人味3分,加起來就是10分啦」。 原址是間衛浴器材行,建築外觀就像個鐵皮屋的〈大隱酒食〉,當然不是只因舒國治一篇有情有義的精采文章,就喚來了高朋滿座。這個側身在台北永康街巷弄裡的食堂,所以得到藝文界人士的青睞,一方面是這裡的氛圍沒有太多虛矯的、過度的商業氣味,反而像加了蓋或棚子的攤檔,真正重要的關鍵是:菜。做法不難,口味家常,食材用料卻升級加值的好菜餚。 特殊的職涯背景與歷練,讓〈大隱酒食〉的主人曾賜吉練就了「識好味」的本領,除了知道那裡有好料、好食材,他還有本事將在外頭吃到的美味,帶回自己的店裡複刻。「像不像,三分樣」,就像書法家不斷臨摩,曾賜吉藉不斷練習,在自己的食堂裡創造出不少膾炙人口的佳餚美饌,久而久之,也就自成一家,讓〈大隱〉找到了一群知味識途的饕家。 曾賜吉對吃的涉獵很博雜,蘇浙潮汕都通,但卻將〈大隱酒食〉定位為「和風台菜」的館子,菜單上羅列其間的菜式,漢和並列、水陸雜陳;文武不拘、精粗同濟,看起來就像館子的店裝,七拼八湊、五味雜陳,但仔細研究仍有其脈絡,大抵是台菜為主,日式料理為輔,其中不少是帶著鄉情的台灣古早味。 〈大隱酒食〉的好味道,吃得出曾賜吉「詮釋美味」的用心。如〈肉臊飯〉的肉臊,除了黑毛豬去了皮的五花肉,裡面還加了干貝絲和豆豉一起用醬油炒成。只因自己喜歡雪裡紅,所以曾賜吉在肉臊裡另外也加了點雪裡紅,干貝增鮮、豆豉提鹹、雪裡紅增豔兼豐富口感,這飯不好吃都難。 〈魚翅頭白菜滷〉感覺像是富貴人家的「滷白菜」,〈白菜滷〉是非常庶民的台菜小食,曾賜吉卻用了魚翅裙、鯊魚頭、春筍片、木耳與豆皮和白菜一起滷,滷汁中除用澎湖扁魚乾提味,又加了乾香菇,成菜後的湯汁盡入白菜裡,非常有味道,和其它配料一起扣在白飯上,就是一頓飽食了。 〈南瓜炒米粉〉又是一道升級版的古早味。南瓜刻意切塊,米粉則用粗米粉,炒米粉的醬汁是用烤過的魚頭、魚骨和炒過的洋蔥、麥芽糖,一起和清蒸魚的柴魚露去熬成的高湯,成菜後鹹鮮甘甜香共冶,絕對是「幸福的家常味」。 和風小菜〈涼拌魚皮〉,用的是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鮸魚皮,先汆燙再用和風醬醃成,膠質豐厚、口感彈Q兼爽脆。 曾賜吉說,〈大隱〉的菜裡有很多自己的回憶,說起來這裡的菜好吃,不啻是「台灣味+古早味+人情味」共燴而成的呀。 INDEX ●大隱酒食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65號 電話︰(02)2343-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