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性與情感新聞 少子化危機居首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16)日發布2022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台灣少子化危機位居榜首。(圖/記者李琦瑋攝,2023.01.16)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16)日發布2022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台灣少子化危機位居榜首。(圖/記者李琦瑋攝,2023.01.16)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16)日發布2022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台灣男女不婚、不生、不育情形連年入榜,其中「少子化危機,2035年台灣生育率恐全球墊底」位居2022年榜首,專家學者認為,愛是一生都需學習的課題,也是台灣社會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呼籲政府、社會「把愛找回來,回歸健康親密關係」。

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毛萬儀表示,台灣男女不婚不生不育,連年入選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其中「少子化危機,2035年台灣生育率恐全球墊底」為2022年十大新聞之首,並已連續3年進榜;2022年生育人口(13萬8986人)較2021年(15萬3820人)大降近1萬5000人,再創歷史新低,生不如死、人口快速減少與老化儼然成為國安危機。

毛萬儀指出,其他與少子化潛藏危機的新聞還有第5名的「獨自終老,超單身世代漸成形」、第7名「台灣離婚者3成婚姻5年內玩完」;第4名「愛要練習!教育部與大學合推情感教育」,顯現主管機關終於看到問題,但推動內涵、方向是否正確,力度是否足夠,令人質疑。

其餘排名包括第2名「未成年性侵通報網友佔1成」青少年網路交友安全議題;第3名「跟蹤騷擾防制法6月1日上路」;第6名「全國男性遭性侵攀升8成未成年最多」凸顯男性與男男間情感關係 教育與性自我保護意識亟待重視;第8名「青少年性行為增加,超過1成沒避孕」;第9名「全球性行為調查:逾半台灣人14歲接觸色情影片」;第10名「成大跨性別生搬進女宿惹爭議」。

針對台灣少子化危機,台師大助理教授高松景指出,目前政策是發給生育獎勵金及育兒津貼等經濟層面,來鼓勵年輕夫婦生育,但成效不彰,主因是台灣與歐洲「生育、結婚脫鉤」的文化不同,屬於「婚育包裹式文化」,也就是要結婚才會有生育,建議台灣生育政策應考慮文化差異;另外,應倡議把「生育」納入生涯規劃、推動「愛情學」課程,增加想婚意願。

在「愛情學」課程方面,他建議教育部成立大專院校愛情學課程共備社群,以利教師交流課程與教學經驗;透過課程實踐的實證研究,不斷改善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青少年網路交友謹記4招,不留個資保隱私、莫名禮物勿收取、清醒理智防小人、勇敢求助不害怕,若不幸遇到網路詐騙、恐嚇、傷害或私密照外流等狀況,千萬不要因為害怕丟臉而羞於啟齒,導致傷害持續擴大。

對於《跟蹤騷擾防制法上路》,楊聰財提到,法規命令配套措施仍須補強,包括應於「施行細則」中明訂核發書面告誡的時間,如72小時內需核發書面告誡,以免警察機關受理案件後遲遲未核發書面告誡,無法達到嚇阻之效;「施行細則」第7條應設有「例外不得使用資料庫」的迴避條款,以避免辦理跟蹤騷擾案件的人員中,有相對人利用電子資料庫得知被害人相關資訊;於「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明定何時核發保護令,以免被害人等待時間過長,因而再次受害。

毛萬儀說,男性遭性侵攀升、青少年性行為增加、14歲就接觸色情影片等,都顯現性教育的重要性,建議性教育對象擴及同性間;性侵害防治教育,強化年輕人情感關係與性教育的基礎能力;在性行為相關議題上,性教育需涵蓋客觀醫學知識,並讓每一位青少年了解,除了較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避孕外,延後發生性行為、長期穩定伴侶關係的性行為,是預防性傳染病更有效的方法;家長應接納青少年對「性」感到好奇是正常的,可以引導孩子正確資訊的管道。

針對「成大跨性別生搬進女宿惹爭議」,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文昌指出,該事件凸顯在性別多樣性更多被看見、被重視之際,女性的權益、感受與需求同樣需被尊重與瞭解,他認為,漸進式推動性別友善空間是尋求雙贏之道,台師大於2020年首度啟用性別友善宿舍,不同性別的學生可住在同一樓層,且寢室不分區域交錯混宿,但每間寢室仍由相同生理性別的室友同住,這樣的設計讓學生一走出房門就可能遇見不同性別的同學,讓跨性別或不同性別氣質的學生不會感到不自在。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少子化衝擊!去年新生兒僅13.8萬 再創歷史新低
少子化衝擊!救不回招生率 北市文德女中擬112學年停招
19大專招不滿6成 專家:輕忽少子化衝擊、私校為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