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與成大「台南學」的研討教學 是地方學創舉 --《臺南府城佛影的歷史構造》讀後記(下)


五、成功大學首創「踏溯台南」 出版《史蹟勘考》
學校同在府城台南的成功大學,早期歷史系就有史蹟勘考課程。
在台灣學、在地學的熱潮中, 文學院於2017年,首創跨系所的「踏溯台南」必修課程, 由專業老師帶領跨系所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田野,探訪踏勘台南高雄各地文史古蹟和還境生態,來了解台南人文地景、族群、文化、歷史建築。
從2017年至2023年,已共有多達20482位同學參加「踏溯台南」課程。也有很多教職員參加。

成大《史蹟勘考》復刊第一號 目錄 呂自揚提供

成功大學的「踏溯台南」,是實地歷史田野,挖掘鄉土文化課程,專業老師帶領外,也邀請各地方的在地文史工作者,現場導覽解說,和到課堂作簡報,可說是當代大學教育,最接地氣的同心圓地方學教育。
六、成大首創跨系所踏溯田寮月世界,出版論文集
2020年,歷史系主任陳文松教授,以〈惡地協作計畫課程-田寮專題〉,帶領跨系所研究生,前往高雄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淺山區,深入踏查研究田寮文史。每位研究生各找專業項目,多次遠到田寮山村調查訪問,也探索文獻,寫成研究成果的小論文,共17篇,內容包括田寮地政檔案,傳統民宅構造,產業變遷,堂號宗廟,大南天福德祠,有應公,秀峰寺連奶夫人,誰應被稱作東洋第一的崇德奇景(月世界)水泥廠的抗爭等,成果豐碩。

成大陳文松教授帶領學生探訪田寮月世界呂家古厝 呂自揚提供

2021年,陳文松教授將師生「重回史蹟勘考」台南鹽水與高雄鳳山的田野心得,和調查研究田寮惡月世界的研究成果論文,出版為《史蹟勘考》復刊第一號〉。
這本《史蹟勘考》是地方學第一本鄉鎮學之「田寮學」的首創著作,內容豐富深入,可作為未來研究編寫田寮區志和其他鄉鎮區之歷史的參考。很令田寮月世界荒山在地人的筆者,感謝又感動不已。
 
陳文松教授繼續帶領學生踏溯台南,深入踏查台南高雄許多 地方,包括內門,龍崎,彌陀漯底山,也繼續出版《史蹟勘考》外,2024.5.19帶領學生前往曾遭金屬汙染的二仁溪現地授課,了解工業發展過程的環境污染,現場教學時,也有大愛新聞記者前往報導。

南大「台南四百台南學季」海報 邱敏捷提供

七、南大和成大的「台南學」 是大學地方學的典範
從1624年荷蘭入佔大員(台南)建熱蘭遮城,歷經明鄭東寧王國和清領迄今400年,台南是台灣長期政治行政中心的首府,也是最早與世界各國往來,和引入漢文化和東西洋文化的港都,是人文歷史最悠久,古蹟文獻最多,文化底蘊最豐富的縣市,400年台南史等於是400年台灣史。
成大歷史系陳文松主任在2023年5月,策劃主持的〈碑傳台灣400年〉和〈連吟台灣400年〉,也是成大「台南學」提早呼應台南建城400年紀念的學術創舉。
「台南學」,是杜正勝院士所說「具有豐沛研究資源和深遠發展潛力」的縣市地方學。
台南大學「台南學」的學術研討會,和成功大學「台南學」的「踏溯台南、高雄」,並出版專書,是台灣之地方文史研究與教學的創舉,可做其他縣市學的典範。
附記:
筆者《詩寫台灣》,廣寫台灣歷史與土地之美,所寫〈熱蘭遮城〉〈安平古堡〉、〈赤崁樓〉、〈億載金城〉、〈台灣〉、〈我是台灣平埔人〉等白話四句詩。詩中有歷史,歷史中有詩,是「台南學」之台南四百年和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詩。


〈熱蘭遮城〉:福爾摩沙台窩灣,荷蘭入佔三八年;熱蘭遮城斷牆在,台江滄海變桑田。」
〈台灣城〉:「東番海島大員港,港邊居住新港人;荷蘭建城沙洲上,船來船往叫臺灣。」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牆砲堅,延平趕走紅毛番;改名安平設兩縣,台灣開基四百年。」
〈赤崁樓〉:「原民賣地紅毛番,紅毛建城治台灣;原民紅毛皆已遠,赤坎城樓憶當年。」
〈億載金城〉:「日登瑯嶠驚官府,葆楨鯤身建金城;砲台依舊紅磚老,登城遙聞海浪聲。」
〈我是台灣平埔人〉:「祖先原住西海邊,幾代遷徙到內門;日籍寫熟寫漢姓,我是台灣平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