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農業局推稻榖包覆鐵粉技術

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邀委外廠商說明稻穀包覆鐵粉施作流程,以及前後呈現的樣態,鼓勵農友多採行此友善耕作農法,讓環境永續。(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邀委外廠商說明稻穀包覆鐵粉施作流程,以及前後呈現的樣態,鼓勵農友多採行此友善耕作農法,讓環境永續。(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農業局森保科邀委外廠商說明稻穀包覆鐵粉施作流程,以及前後呈現的樣態,鼓勵農友多採行此友善耕作農法,讓環境永續。(記者李嘉祥攝)

臺南市政府積極發展智慧農業,農業局自一零七年起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試辦「稻穀包覆鐵粉」新技術,以官田區水稻、菱角田輪作為主,打破以傳統稻榖拌泡農藥直播種植水稻,將稻榖以鐵粉形式包覆起來,降低水雉鳥等田間動物因誤食造成中毒事件,試辦面積由五公頃增加至今廿公頃,農業局也邀委外廠商現場操作稻穀包覆鐵粉流程做示範。

市長黃偉哲表示,水雉因常棲息於菱角田,又被稱為菱角鳥;官田、下營地區為稻菱輪作主要區域,過去農民為防止野鳥啄食稻穀而使用農藥拌泡,偶會出現動物中毒事件,透過農業局輔導提升農業技術,以稻穀包覆鐵粉後,顏色變深不易被鳥發現,稻種變重可改善浮苗問題,減少稻種被啄食機率,在生產經濟與生態保育取得平衡及達成永續共存。

農業局長李建裕說,農友關心稻穀包覆鐵粉後發芽率和稻穀收成率有無影響,近年田間實測結果,整體發芽率約九成五以上,稻子收成率約九成,相較稻穀泡農藥方法為佳;鐵是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微量為素,鐵粉皆經過重金屬檢測未檢出,稻穀包覆鐵粉播種稻田裡,並不會有重金屬殘留疑慮。

農業局森保科長朱健明指出,友善耕作農法對土地和環境作了最好的示範,從田間到餐桌生產者生產安全的作物、優化田間管理,讓消費者健康多一層保障,南市以農業技術升級補足人口老化缺口,也鼓勵農友多採用此新技術,讓消費大眾食在安心,農民生產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