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議》與菲律賓爆發小衝突卻冷靜看越南填海造陸 中國反應不同可能有4因素

中國阻撓菲律賓向仁愛暗沙補給愈演愈烈,17日更發生小規模衝突,菲律賓控訴中國搶奪其橡皮艇和步槍,更打傷數名菲律賓士兵。不過南海局勢加劇之際,美國智庫學者指出,對於越南持續在南海填海造陸,中國卻相對冷靜許多,強調解讀中國邏輯極為重要,因其為未來可能衝突提供寶貴教訓。

中國2023年2月開始以軍用雷射、強力水柱阻止菲律賓提供擱淺在仁愛暗沙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補給,而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德茲(Jose Manuel Romualdez)同年12月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直言,南海已成「一觸即發的地點,而非台灣」。

菲律賓1999年故意讓馬德雷山號擱淺在仁愛暗沙至今,展現該暗沙屬於菲律賓領土。《美聯社》18日引述菲律賓安全官員說法揭露,17日菲律賓海軍人員駕駛的橡皮艇接觸到馬德雷山號,並提供補給品,中國海警隨即乘快艇抵達,雙方爆發衝突,造成至少8名菲律賓人員受傷,甚至1人拇指斷掉。

菲律賓安全官員說,傷者被在不遠處支援的菲律賓巡邏艦載離,橡皮艇則被中國海警拖走棄置海上,但包括8把M4步槍、導航設備及其他物資被掃空。菲律賓19日晚間公布衝突影像畫面和照片,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 Jr.)20日要求中國賠償損失,並歸還搶奪物資。

中國指責菲律賓藐視警告,「擅自闖入」仁愛暗沙才導致此衝突。我國外交部19日強調,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與行動,以及在南海地區不斷升高的灰色地帶行動和軍事脅迫作為,這不利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也損及以國際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為基礎的國際海洋秩序。

<cite>孤立無援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運輸船正作為菲律賓的軍事前哨。(AP)</cite>
孤立無援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運輸船正作為菲律賓的軍事前哨。(AP)

中國、菲律賓爆發小衝突

不過中國大動作阻擋菲律賓提供仁愛暗沙補給,卻對越南在南海填海造陸反應冷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旗下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7日發布報告稱,越南過去6個月在南海填海所建新土地面積,使越南在南海擁有的陸地面積達約2360英畝,已是中國掌控約4650英畝的一半。

對於越南填海造陸,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川尼達(Commodore Roy Vincent Trinidad)10日說,菲律賓正密切關注,且菲律賓和越南保持友好關係,「不像中國,越南沒對我們進行非法、脅迫、進犯和欺騙行為。若我們從南海歷史來看,我們會看到中國是7個聲索國中,對我們最激進者」。

美國國安及外交政策網媒《戰爭困境》(War on the Rocks)18日刊登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庫柏(Zack Cooper)與AMTI負責人波林(Greg Poling)聯名文章,內容推測中國對越南填海造陸的反應冷靜有4種可能,其中之一是中國或許不想同時有2個重大對峙。

庫柏和波林表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初期,中國同時在南海、東海及喜馬拉雅等有領土爭議的區域和多國對峙,可是考量到現在的國內外問題,中國或許想避免因同時對多個南海聲索國動武而引發批評,而越南選擇中國正忙碌的最佳時間採取行動。

波林與庫柏稱,若中國認為脅迫越南會帶來外交損失,且不太可能成功,就相當引人關注,這也是中國沒激烈反應的第2種可能,即中國領導階層或許認為,越南比菲律賓更可能使局勢升溫,走向中國不想要的局面。他們透露,中國官員和專家私下談話中,均相信對菲律賓施壓夠大,就能讓其屈服。

<cite>中國南沙群島的永暑島。(資料照,AP)</cite>
中國南沙群島的永暑島。(資料照,AP)

對越南反應冷淡有4可能

波林及庫柏還說,中國的談話要點把菲律賓描繪成被美國欺騙,且被操弄與中國對抗。他們強調,所以現今菲律賓政府要證明其不會屈服壓力,是自身發號施令,而非美國,指出越南方面則無這類施壓屈服先例,像是2014年抗議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作業,越南和中國對峙長達1個月。

庫柏與波林指出,中國1988年決定在永暑礁設立第74號海洋觀測站,越南反彈,結果引發赤瓜礁之戰(Battle of Johnson Reef),最後中國占據永暑礁、赤瓜礁等6個島礁至今。永暑礁拒我國控制的太平島約180公里,且在中國填海造陸下,已成為南海前3大「島」,更部署反艦巡弋飛彈及遠程地對空飛彈。

此外,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越南超乎預料地頑強抵抗,因傷亡增加而迫使中國提早撤離。庫柏和波林提到,今日中國軍隊中僅有少數將領有實戰經驗,包括打過中越戰爭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張又俠、該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

庫柏及波林推測,中國可能知道,若越南決定有必要興建軍事設施,不會因灰色地帶脅迫而屈服,這將接受很大的局勢升高風險,但也可能因此在今日成功嚇阻中國。他們認為,菲律賓和美國是正式軍事同盟,成為中國對菲律賓和越南有不同反應的第3種可能原因。

「與強國結盟的邏輯是,能更加嚇阻敵方的挑戰」,波林和庫柏說,「但在此案上,與預期相反,越南因不是美國的條約盟友而獲益」,並稱越南填海造陸不會給美軍有直接好處,「雖然菲律賓在仁愛暗沙的小型前哨基地不太可能被美軍用於軍事用途,中國領導階層或許更擔心菲律賓身為美國盟友而採取的行動」。

<cite>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政府的這張照片中,中國海警手持砍刀逼近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軍隊。(美聯社)</cite>
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政府的這張照片中,中國海警手持砍刀逼近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軍隊。(美聯社)

解讀中國背後邏輯成要務

他們直言,如果這點真的是中國對越南填海造陸反應冷靜的原因,越南的不結盟策略,將吸引夾在美中競爭之間,尋求保護自身利益的國家的樣本。另外,越南和中國2個共產國家的政黨聯繫依然穩固,而在面臨來自自由民主陣營的壓力之際,中國官員對於此時發起和越南的衝突較不安,這是第4種可能。

庫柏與波林提到,菲律賓以點名、公開痛罵的模式控訴中國,但越南傳統上對此模式感到不安,偏好私下與中國協商,通常留給外界施加公眾壓力,不過這經常是越南背後鼓勵。他們稱,或許因菲律賓公開指責而惹怒中國,使得中國對菲律賓和越南有不同回應態度。

「這點可能是真的,但看來更像是導致因素,無法全面解釋北京當局的行為」,波林及庫柏強調,關於越南的行為仍有許多疑問,「可是了解中國(缺乏)回應的背後邏輯特別關鍵,因這或許有助於解讀北京當局對未來行動的反應」。他們稱,若中國準備對越南採取軍事回應,恐怕會掀起像1974年的西沙海戰情況。

波林和庫柏也說,反過來看,中國若甘願同意越南的行為,那在仁愛暗沙的行為僅是虛張聲勢,菲律賓領導階層要做的只需表明其願意加劇局勢,「在我們不知什麼原因促使中國對越南在南海填海造陸反應冷淡,這2個截然不同的結論都能得到當前局勢的支持」,所以解讀中國邏輯會是最優先要務。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