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藝術季新誕生5地景作品 召喚對海洋、傳統文化守護精神
位於台東最南端的南迴公路,靠山面海,每年都因為南迴藝術季,在沿途留下不少精彩地景作品,今年再度有5件新作出現,分別出自南非、馬來西亞、台灣藝術家之手,他們的作品不約而同面向太平洋,並與部落傳統文化有所呼應,呼喚著遊客、離鄉遊子迴返這個南方以南之地,重新找到再出發的力量,同時理解守護海洋、珍惜與傳承自己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光之迴境」主題 如星星牽引人走進南迴
今年南迴藝術季從44件國內外藝術家參選作品中,徵選出3位藝術家,另外邀請南非及台灣2位藝術家參與創作,5位藝術家將南迴的地景、生活及文化做了巧妙的融合,以「光之迴境」為主題,每件作品如同點點星光,牽引人們走入南迴,來一趟藝術與文化之旅。
南迴藝術季執行團隊黃秋萍:『(原音)我們今年就用「光之迴境」,是我們希望每一件作品對於部落或在地的人,或是離開家鄉到異地去打拚的這些,青壯年對他們來講,星星就像一個召喚他們的一個祖靈的眼睛,或是這個祖靈的呼喚什麼都好,我們希望他們這樣的星星就是跟土地、跟在地做連接,所以希望作品就像一顆星星一樣,帶領著外地來的遊客或是離鄉的遊子,他們能夠返回部落去感受部落的鄉土、部落的土地、部落祖靈的召喚。』
〈What remains〉 思索現在、過去、未來
位處南迴最南端的南田部落,主要住著排灣族,南非藝術家馬可(Marco Cianfanelli)利用鏽蝕的銅打造一件年輕人的頭部輪廓,輪廓線條更藏有排灣族百步蛇的圖騰頭飾,放置在面向太平洋的海灘上,像是連結現在、過去與未來的一扇門,作品名稱取名為〈What remains〉遺留下什麼?也是希望提醒大家,守護傳統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
南非藝術家Marco的〈What remains〉作品,打造一個排灣族年輕人頭部輪廓,也像是一扇門,讓人思索現在、過去、未來,守護傳統文化重要性。(攝影徐明正/南迴藝術季提供)
策展團隊黃秋萍:『(原音)這件作品,他說他也就像一扇門,開啟了過去,現在跟未來這樣的連接點,那我們可以站在,現在看到⋯回顧過去,然後展望未來的時候,然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扮演一個什麼角色?那他這個作品的這一個,英文翻成中文,其實就是要遺留下什麼?能夠遺留下什麼?也就是當我們在看這件作品的時候,我們要問自己,我們對於這些寶貴的這一個珍貴的文化,我們能夠遺留下什麼?那也就是我們負擔的責任是,把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繼續在留下來。』
抹香鯨〈新天使〉 意喻守護海洋重要性
藝術家林純用則是在南迴尚武濱海休憩區海灘上,以鐵、不銹鋼、石頭,打造一件抹香鯨造型的作品,名為〈新天使〉,呼應藝術家長期對海洋生態、環境議題的關注,如果人類持續一味追求進步,恐造成環境浩劫。
有趣的是,抹香鯨上有著一對翅膀,象徵抹香鯨悠遊自在、翱翔在大海中,而翅膀還是出動藝術家80歲的媽媽,巧手用了700片不銹鋼網編織而成。抹香鯨尾巴的下方則藏有WAWA字樣,達悟族語為「海洋」,象徵充滿情感與靈魂的生命浪潮。
台灣藝術家林純用以鐵、不銹鋼、石頭,打造一件抹香鯨造型的作品,名為〈新天使〉,呼應藝術家長期對海洋生態、環境議題的關注。(江昭倫 攝)
〈第一道曙光〉 象徵希望、承諾與永恆
知名藝術家賴純純近幾年落腳台東發展,雖然有自己的藝術園區,不過仍希望為台東留下作品,這次特別參與南迴藝術季徵件,特別用不鏽鋼打造一件像是戒指的圓環作品〈第一道曙光〉,象徵希望、承諾與永恆。賴純純刻意在不銹鋼的鏡面上敲打出凹凸狀,呈現第一道曙光灑在海洋上,波光粼粼、充滿能量的意象。
賴純純的這件〈第一道曙光〉作品也是今年5件南迴藝術季作品中,唯一一件歡迎民眾或躺或坐在上頭的作品,且隨著天氣的顏色變化以及靠近作品民眾衣服的顏色,映照在不銹鋼鏡面,還會出現不一樣的景色,很有意境。
藝術家賴純純〈第一道曙光〉。(攝影徐明正/南迴藝術季提供)
〈是那裏嗎?〉 尋找光之源頭
排灣族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選擇在太麻里曙光紀念園區沙灘,以不鏽鋼、鐵等媒材,呈現一件有著魚造型頭部的大人牽著小孩的手的作品,名為〈是那裏嗎?〉。
尼誕.達給伐歷解釋,他小時候聽族裡的Vuvu說,光從大姆姆山而來,他們也是,長大後,看到了遼闊的太平洋,他發現光從海洋盡頭而來,如果能化身魚,是否就能游到海的另一邊,找到光的源頭?所以有了這件作品的誕生。
排灣族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的作品〈是那裏嗎?〉。(攝影徐明正/南迴藝術季提供)
〈大地之母〉 展現波光粼粼生命力
旅居台灣的馬來西亞年輕藝術家陳抒漫,在太麻里華源海灣打造一件,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神蓋亞為意象的作品,相當療癒。
藝術家陳抒漫:『(原音)因為這次的靈感,所以我就設計女性的臉龐,選用不鏽鋼材質表現海岸線,頭髮部分以天然曲線的漂流木,髮梢有幾隻魚的造型,惡感覺,想表現生機勃勃的感局,鏤空的部分也是想要把它和背後的海和天空,融合在一起,想表現跟大自然寧靜美好的景色。』
相較於過去幾屆南迴藝術季,今年藝術季更希望強調不論清晨、白天、傍晚或夜間欣賞這些地景作品都有不同意境,特別是在夜晚觀看,像是不同的光芒,牽引人們發現南迴之美。
另一方面,在欣賞南迴藝術季作品之餘,也別忘了在這些作品所在地,也有許多部落文化、部落餐桌美食等待發掘,還有回鄉青年靠著雙手,想為南方之境小村莊注入新的生命力,這些同樣都是南迴公路上閃耀的星星,值得一一探尋。
欣賞南迴藝術季地景作品,也別忘了探詢在地部落文化、美食,看看回鄉青年如何為在地注入新生命力。上圖為台東大武山山豬窟草地餐桌;下圖為回鄉青年在華源村打造的海癒小村咖啡店。(江昭倫 攝)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南迴藝術季開展「藝術萌生地」 深掘環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