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高齡者多騎車交通事故 民間團體推課程盼提升行車安全

揮動雙手跟上節拍、打擊戰鼓搭配懷舊歌曲,高齡者隨著熟悉的旋律訓練肢體協調與肌力,這是民間團體與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合作,推出全台首創的高齡騎士專屬課程。

課程內容除規劃健走、擊鼓等活動,也營造交通場域,讓高齡者熟悉交通規則。參與的學員平均年紀72.6歲,透過共學,自己也明顯感受到進步。

有學員說:「課程都會宣導說,叫我們停車的時候要先熄火,然後再把機車停好」、「騎車不能隨便騎,要看一下有沒有人。」

團隊表示,這次計畫選在高齡者使用機車率很高的台南市舉辦,目前已有89位高齡者參加。上課前後的道路規則測驗成績雖沒有明顯差異,但對於道路危險感知表現已由28%提升到40%。

另外也透過運動訓練協調力與肌耐力,讓高齡者控制龍頭的穩定度或身體平衡感等反應力都進步,對提升行車安全有一定幫助。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指出,「讓他肌力不要流失,且能保有一定的平衡感,他就不會衰弱、摔倒。」

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陳郁婷則指出,「整合交通單位、醫療單位和駕訓單位等,希望增加高齡者騎乘時的安全。」

團隊指出,台灣已於2017年開始推動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每3年換照1次,若高齡者教育程度落差或體能不足,導致換照困難無法駕車,又處在大眾運輸不普及的區域,將大幅影響生活品質。希望藉由相關活動,提升長者健康力,進一步促進用路安全。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高齡交通事故1年死傷逾7萬人 桃園警方拍片盼建立安全觀念
籲勿配戴戴舊式「顎杯型帽帶」安全帽 恐有使用風險
北市去年65歲以上駕駛事故逾8千件 仍有13萬高齡駕駛未繳回或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