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鬼怪五花八門 反映多元文化信仰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6日專電)「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印尼人也怕鬼」。印尼幅員遼闊、文化多元,鬼怪傳說五花八門,反映出印尼多元的信仰及歷史文化影響。

在印尼,「包頭殭屍」(pocong)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代表性鬼怪,它全身纏覆白色裹屍布、僅露出臉部恐怖面容,是恐怖片最熱門的題材。

根據印尼的伊斯蘭信仰,人死後必須包覆在白色裹屍布內整整40天,且頭、頸、腳踝得用繩子綑起來,如此靈魂才能得到自由。

假如裹屍布提早鬆開了,死者的靈魂反而會困在布裡,變成「包頭殭屍」;由於腳被綁著,殭屍只能用跳的,並且露出尚未完全腐化的頭部,撞擊生人的家門,希望獲得協助。

「包頭殭屍」不只流傳在印尼民間習俗中,也是電視戲劇及電影中熱門的題材。印尼民眾在深夜裡打開電視機,常常可以看到以「包頭殭屍」為題材的鬼故事。

另一種著名的印尼鬼怪就是「吟唱的妖精」(Kuntilanak),是指在分娩中喪生的女鬼。這種女鬼外型儼如印尼版的「貞子」,她穿著白色長衣,留著黑長髮,有時會化身成美麗女子,在街上獨行,引誘男子。

由於喪子之痛,Kuntilanak會騷擾剛生產完的婦女,帶走新生兒。當她們出現時,會伴隨素馨花香。「吟唱的妖精」傳說也反映印尼文化中對母愛的重視,尤其是對那些遭遇不幸母親的同情。

「惡鬼」(Genderuwo)是印尼家喻戶曉的鬼怪,它的外型類似高大強壯的猩猩,身上長著紅毛,有一對鋒利爪子。「惡鬼」會幻化成人類的容貌,接近人們,好色的「惡鬼」也喜歡騷擾婦女,甚至偷走婦女的內衣。

有些印尼民眾會用「惡鬼」比喻那些喜歡吃女性豆腐、毛手毛腳的男人,用來警惕好色之徒要對女性放尊重點。

印尼的「小鬼」(Tuyul)就是華人文化中的「嬰靈」,意指那些尚未出世,或是年紀很小就死掉的孩童。

在印尼人的描述中,「小鬼」的身體與小嬰兒看上去差不多,「小鬼」會被有心人「飼養」,被指使去竊取人們的錢財,但是報酬是主人妻子的血液。

對於一些一夕致富的商人,印尼「酸民」會流傳這些商人就是「養小鬼」才會變成爆發戶。「小鬼」的傳說多少也反映出「仇富」的不平心理。

印尼也有「吸血鬼」(Jenglot)的傳說,「吸血鬼」身型只有10至17公分高,外表像玩偶,頭髮和指甲會不斷越長,需要靠鮮血餵養,在爪哇島的鄉下,這類「吸血鬼」常出沒於地下、樹幹或屋頂。

另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印尼鬼怪就是「女巫」(Leak),她有一雙恐怖大眼和尖牙,披頭散髮,還會尋找人類的屍體,取走器官,以維持她的魔力。

在印尼度假勝地峇里島,「女巫」是當地文化的重要一環。一群邪惡的女巫對戰代表善良勢力的神祇巴龍(Barong),象徵善惡之間的永恒戰鬥,這類故事改編的舞蹈也是當地熱門的旅遊賣點和傳統。(編輯:陳惠珍)10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