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執政黨意外未過半 莫迪前方之路崎嶇不平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剛落幕的大選中取得歷史性的第三屆任期,但他所領導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席次卻意外的減少,無法在國會單獨過半,使得莫迪的新一屆任期充滿了不確定性。

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自4月19日展開的國會大選結果出爐,以「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執政聯盟雖然取得多數席次,但表現意外的不如預期,執政黨印度人民黨更未能單獨過半,對即將迎接第三屆任期的總理莫迪來說是一項挫敗。

印度人民黨意外未單獨過半

印度這次的國會大選分成7階段在6週時間內進行。大選結束後的出口民調原本顯示,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會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但正式開票結果卻跌破不少專家與分析人士的眼鏡。印度人民黨在下議院的543席中,僅取得240席,比2019年上次大選時的303席減少了63席,10年來首度無法單獨過半;另一方面,最大在野黨「國大黨」(Congress)取得99席,席次比2019年增加了47席。

雖然印度人民黨仍可以與其他政治盟友聯合取得多數席次,但這次的選舉結果遠不如執政聯盟選前喊出的400席目標。雖然莫迪仍將成為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以來,第一位取得第三屆任期的總理,但他的政權勢必面臨被削弱。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Wilson Center’s South Asia Institute)所長柯格曼(Michael Kugelman)把這一結果稱作是「印度人民黨執政10年來遭受的最大政治打擊之一」。

柯格曼說:「莫迪顯然仍然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政治領袖,但他不再是許多人認為在政治上所向無敵的人物」,「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新現實將如何影響他的執政和行事作風?他會成為一位願意接受教訓的領導人,而決定收斂他的一些野心嗎?」

莫迪執政10年 打造新區域強國

對許多支持者來說,有著一頭稀疏白髮、修剪整齊的白鬍、穿著完美印度服裝的莫迪,是他們重拾國家自信與驕傲的偶像。在他過去10年的執政下,印度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印度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經濟成長達到8%以上。

莫迪除了致力於利用大批年輕勞動力,把印度打造成新的世界工廠,也著眼在3年內要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並在2047年印度獨立百年時,要讓印度晉升為已開發國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主任辛格(Bilveer Singh)表示:「莫迪現在可能會進入我所稱他的總理任期的遺緒階段,推動印度在政治、經濟、外交,甚至軍事上向前發展」。辛格說,莫迪希望讓印度成為「強大的區域強權,同時也是制衡中國的力量,但並不會像有時被認為的那樣為西方利益服務,而主要是要推動印度在國際政治中的利益、權力和地位」。」

經濟壓力與宗教衝突 成反對派選戰破口 

但在經濟快速成長之際,印度仍存在長期失業、低工資和高通膨等問題,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而且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這些在貧困的農村地區累積了許多的不滿。

另一方面,莫迪政府也被批評正把印度帶往威權,反對派長期抨擊莫迪政府關押異己、監控網路與媒體,嚴重危及印度的民主制度。而莫迪推動激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企圖把印度從一個多元宗教的世俗國家,打造成獨尊印度教的國家,被認為嚴重侵害穆斯林少數族群權益,並導致印度變得日益兩極化。

柯格曼指出:「我們必須歸功反對派聯盟,他們比人們所想像的在政治和選舉方面,更加的展現能力」。柯格曼也說:「許多人已放棄反對派,並不預期他們能好好的利用印度人民黨在過去幾年的一些弱點,無論是在經濟壓力,或是抵制印度教民族主義方面。但相反地,他們做得很好。」

第三任期新政治現實 莫迪前路崎嶇

在執政10年後,莫迪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第三個任期,確保他作為這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領導人的地位。然而,未來5年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個更強大的反對勢力,以及與過去10年截然不同的政治現實。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南亞研究所所辛哈 (Subir Sinha)說:「20多年來,莫迪擁有極大多數來執行他的議程,不需協商」,「但是現在,莫迪的手腳可能會被聯盟夥伴綁住,要推動他的重大改革將變得更加困難。對他來說,前方的道路將是崎嶇不平的。」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印度大選開票大致完成 莫迪執政聯盟勝選但席次縮水
莫迪初步計票不如預期 印度股市創4年來最大跌幅
印度大選開始計票 總理莫迪預料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