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執行長納德拉打造AI帝國 掌舵10年微軟市值狂飆9.5倍

本周,蘋果宣布將OpenAI的技術整合到蘋果的行動作業系統,進一步撼動AI競賽的版圖。(圖片來源/Satya Nadella FB)

《華爾街日報》一則長篇報導陳述美國科技巨頭微軟的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 的野心:打造微軟成為人工智慧(AI)帝國,當初他與ChatGPT的創建者OpenAI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就看好人工智慧的潛力。

納德拉近期擴大投資AI領域

但是納德拉不滿足於僅依賴OpenAI在AI新時代佔據主導地位。近幾個月,他加大賭注,讓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匯聚更多AI人才、工具和技術。

AI工作分散在微軟內部數十個團隊。工程師告訴納德拉,如果數百萬人使用聊天機器人,公司就需要擁有大量高階晶片,這意味說從微軟的許多其他專案和客戶手中奪走高階AI晶片。

「如果說我能為你搶來?」納德拉如此反問。很快地,微軟開始大量採購用於人工智慧的顯卡(GPU), 2023年向OpenAI追加投資100億美元。

納德拉還在全球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並投資一系列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包括4月份向一家位於阿布達比的公司注資15億美元。

納德拉也開始在微軟內部設立一個AI部門,相當於OpenAI競爭對手,這可能會讓微軟與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發生衝突。

微軟內部AI與OpenAI可能發生衝突

為了領導微軟的人工智慧工作,他延攬谷歌旗下DeepMind的共同創辦人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掌管微軟的消費AI事業,DeepMind為OpenAI長期對手。蘇萊曼也是AI新創公司Inflection AI創辦人,後來Inflection多數員工跟著蘇萊曼一起跳槽到微軟。

新員工領導訓練自己的AI模型,這是建立在Inflection開發的技術之上,可以和微軟今天依賴的OpenAI技術相媲美。知情人士表示,未來一些微軟AI產品可能會從OpenAI技術切換到蘇萊曼團隊開發的模型。

納德拉對AI的野心是他掌舵10年的里程碑,在10年間,他多次重塑微軟的重要部門,選擇新的合作夥伴並重組這家科技公司,他能夠洞悉公司曾經的優勢何時變成弱點,甚至不惜顛覆自己的策略。

納德拉擁有先見之明,有助微軟超越其他公司,尤其是長期AI領跑者谷歌,微軟率先推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和工作場所工具,有望改變人類的思維和工作方式。

問題是這些策略是否足以讓微軟在AI領域保持領先。

谷歌對AI組織進行大幅改革,並推出可與OpenAI-微軟產品較勁的產品,包括在谷歌搜尋引擎加入AI功能。

OpenAI與蘋果合作結盟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已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強大的AI語言模型 Llama,並根據開源許可免費發布該模型。亞馬遜已經向Anthropic投資40億美元,託管全球最大的雲端運算平台。

本周,蘋果宣布將OpenAI的技術整合到蘋果的行動作業系統,進一步撼動AI競賽的版圖。

微軟在AI市場的地位快速上升,因而成為監管機構和對手的目標。監管機關在調查微軟收購和投資的事業,擔心微軟可能已經對新興AI市場有過多控制權。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最近針對微軟的Inflection交易,是否逃避政府反壟斷審查展開調查。在此之前,FTC在一月份對其他AI交易發起另一項調查,包括微軟與 OpenAI 的關係。

包括《紐約時報》在內,一些媒體公司正在提告微軟和 OpenAI,指控它們根據媒體公司的內容非法訓練其AI軟體。

納德拉任執行長10年微軟市值飆升約10倍

回想納德拉2014年9月出任執行長時,微軟市值只有3116億美元,到了2024年6月13日 市值來到3.28兆美元,不到10年市值飆升9.53倍。

雖然微軟股價飆升,但是這幾年,由於納德拉引進許多外部人才,來改造微軟組織,推動AI等新興科技,公司內部一些資深工程師不怎麼開心。

微軟澄清說,員工留任率很高,當公司進行組織變革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周折。

納德拉努力讓微軟更像新創公司,但他一直是公司的終極實踐者。這位來自印度海得拉巴的56歲執行長過去32年通過Bing搜尋引擎和雲端基礎設施業務,平步青雲。

納德拉上任的頭幾年以大規模收購為標誌,包括2016年以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2018年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他隨後完成300多筆交易,總金額超過1700億美元。

這些收購交易不僅會擴大微軟的業務,引入專業社交網路和編寫程式協作等新領域,還會為公司注入新血。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會計師筆記》債多不用愁!正視台電的經營實力
新光金股東會》股價低於面額10元 抱20年老股東委屈喊:守的比王寶釧還苦!
藍白立委將倒戈暗助覆議案? 卓榮泰樂觀評估:相信人類有高尚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