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關鍵技術倡議會議 科技圍堵中國意味濃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19日專電)印度與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共同主持「關鍵與新興技術倡議」(iCET)會議,同意繼續在民主價值下共同深化科技發展合作。雖未點名任何國家,但對中國進行科技圍堵的意味濃厚。

印度與美國於2023年1月正式啟動iCET,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昨天在新德里與來訪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共同主持第2次iCET檢視會議。

根據會後報告,兩國於未來5年撥出9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億7685萬元)支持半導體、下世代通訊、自動駕駛汽車、機器學習等項目的研發。

雙方同意深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太空及科技新創公司之間的合作,5G與6G通訊技術研發,並且加強印度在「礦物安全夥伴關係」(MSP)機制的角色等。

報告還提到,美國奇異航太(GE Aerospace)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共同生產F414渦輪扇發動機的計畫取得進展;美國也對印度有意購買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共同生產地面作戰系統等計畫表示歡迎。

印度外交部表示,印美兩國在太空、半導體、先進通訊、人工智慧、生物科技以及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戰略合作進展快速,雙方承諾基於民主、普世人權價值進行科技的設計與開發,共同確保印太地區的安全與和平。

此外,雙方將聚焦於共同生產、共同開發和研發(R&D)機會,以確保印美兩國和理念相近夥伴,能在科技與創新方面保持領先優勢。

報告中提及的理念相近夥伴包括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的另2名成員:日本與澳洲,以及韓國。印度、美國與韓國今年3月在首爾召開了首屆三邊科技對話(India-U.S.-ROK Trilateral Technology Dialogue)。

印度外交部說,多瓦爾和蘇利文強調保護機制的重要性,以免敏感及軍民兩用科技外洩至「疑慮國家」。

美國近年對中國科技產業祭出諸多制裁,包括禁止採購中國製大眾運輸工具、管制先進晶片對中國出口、停止人工智慧合作等。另一方面,印度與中國因2020年邊界爭議交惡,雙方的軍事、經濟與科技競爭也日漸激烈。

除了iCET會議之外,兩人也主持了印美科技產業圓桌會議,促成兩國民間業者的投資與合作。(編輯:馮昭)1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