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蠢動 物價壓力鍋快爆炸

不夠優 日系商品降價近來成為話題,但廠商堅不調整,改以商品展等促銷活動代替,民眾希望撿便宜的小確幸成為泡影。(鄧博仁攝)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亞幣近1個月競相貶值,形成美元獨強局勢,其中又以日圓及澳幣「貶最凶」,而台灣人愛用日貨,日圓貶值理應對台灣最有利,但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物價本來就是易漲難跌,民眾買日系商品還沒撿到便宜,以美元計價的石油、麵粉等原物料已先漲價,加上前一波已調漲的電價,物價恐掀起壓力鍋,民生消費漲價潮蠢蠢欲動。 殷乃平指出,台灣不產小麥、石油,需仰賴國際大量進口,加上畜產業的玉米飼料等,都是美元計價,假設美元持續走強,包括烘焙、麵食、畜牧等產業的經營成本將受到衝擊,就算食安風暴民眾減少外食機會,購買進口食品或必需品等,也將感受到美元走強帶來的漲價壓力。 這波美元走強,殷乃平認為,主要是因為QE即將退場、美元利率即將走揚,國際資金挾持大筆美元正在市場觀望,預計最快10月中,國際資金走向會逐漸明朗。 殷乃平進一步指出,假設資金回流美國,對新興市場的經濟就會有比較大的衝擊,若資金重回亞洲各國,亞幣就會逐漸回升至原有價位。 台灣與韓國出口競爭激烈,韓圜近來貶幅超過新台幣;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這意味韓國出口價格競爭力比台灣強,台灣國際訂單就有被搶走的疑慮。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日系商品何時降價?殷乃平認為,經濟部約業者喝咖啡是做做秀、喝假的,因為政府出面根本沒有用,商人除非遇到很大壓力才可能降價,消費者聯合抵制、拒買不降價日系商品,比政府出面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