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食品中毒創新高 9成找嘸元凶

去年食品中毒案件量創新高,圖為今年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百貨管理人員進入寶林茶室將燈關掉。(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食品中毒案件量創新高,圖為今年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百貨管理人員進入寶林茶室將燈關掉。(本報資料照片)

食藥署統計,全台食品中毒案件數逐漸升高,去年633件更是創新高。其中,高達9成食品中毒案件都沒找到發生原因食品,如同今年的寶林茶室案,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全台去年共633件食品中毒案,相較於2007年僅248件,16年成長2.5倍。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推測和兩因素有關,一是氣候變遷影響,高溫天數增加,適合細菌病毒生長,二是消費者意識提升,對於食品中毒觀念進步了。不過就他臨床觀察,食品中毒患者數並沒有顯著上升。

近年國際文獻顯示,氣候暖化會加快細菌孳生速度,除非延長和改善冷鏈,否則溫度升高將增加食物中毒和食物腐敗風險。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吳俊逸指出,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全球暖化,氣溫震盪很厲害,比起日本、歐洲、美國等大陸型氣候國家,更需投入完善的冷鏈技術。

進一步分析,去年食品中毒有595件為「原因食品不明」,占高達9成。楊振昌說,臨床抽絲剝繭需時間,如果遇到比較罕見的毒素,光是檢驗出來就要花好幾天,而且即便驗出毒素種類,醫師只能推測可能是什麼食物造成。

例如個案驗出組織胺中毒,可推測是食用腐敗的魚類造成,但如果這批魚類已吃完或丟掉,沒第一時間保存,最後可能變成病人身上有驗到、食物驗不到的情形。

至於食品中毒的攝食場所,以「餐飲營業場所」為大宗,約占6成。吳俊逸指出,食品中毒成因複雜,從生產到餐桌,只要有環節出問題就可能發生。以餐廳來說,當食材送到廚師手上是否還新鮮,其實很難推測,例如運送過程雖有低溫保存,但貨品量大可能導致車廂內溫度不均,加上搬運貨品時反覆開門,導致車內溫度震盪,可能仍會孳生細菌。

吳俊逸也提到,近年外送服務盛行,從業人員是否經過食品衛生訓練?運送過程是否適當保存?又或者民眾在家料理是否妥善存放食材?生熟食有無分開處理?這些都是防範食品中毒的重點。

吳俊逸認為,全球暖化加劇,加上國人食安意識抬頭,食品中毒案件數應會持續增加,食品保存技術和保存建議應與時俱進,例如食品相關產業投入冷鏈技術,食材管理指引也應縮短常溫建議存放時限等,並透過宣導教育,讓食安成為全民運動。

看更多相關新聞
汐止遠雄廣場鴻屋咖哩疑食物中毒案又增2例 今起暫停營業
壽司郎喊告!元智女大生把守宮放醬料碟 校方也發聲了
塑膠袋裝熱湯…小心吃下環境荷爾蒙 專家揭日常7大NG行為
他天天吃蘋果 血中竟有毒!譚敦慈揭「保命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