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裝熱湯…小心吃下環境荷爾蒙 專家揭日常7大NG行為

生活中的塑膠製品無所不在。本報資料照片
生活中的塑膠製品無所不在。本報資料照片

看著熱騰騰、剛煮好的湯麵,老闆熟練地直接裝進塑膠袋裡,再束緊粉紅的繩子,滾燙的湯汁用塑膠袋裝安全嗎?專家指出,想要減少內分泌干擾物質,可從「減塑」下手。

塑膠袋發明後,民眾難逃「塑」命,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塑膠製品,新聞示意圖。記者胡經周/攝影
塑膠袋發明後,民眾難逃「塑」命,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塑膠製品,新聞示意圖。記者胡經周/攝影

環境毒物無所不在,各種汙染源滲入食物被我們吃下肚,累積過多可能會導致性早熟、不孕症、癌病變、內分泌失調、兒童生長發育問題等。北醫食安中心副主任蕭伊倫表示,塑化劑、環境荷爾蒙防不勝防,想要減少內分泌干擾物質,可從「減塑」下手。

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及各式生活用品都可能使身體受到塑化劑的汙染,該如何減少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暴露?蕭伊倫說,使用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是主要的暴露來源,應該使用重複可利用的玻璃保鮮盒,以及正確使用與食材接觸的容器與廚具。

蕭伊倫舉例,三餐購買外食,不要使用塑膠容器或減少使用LDPE材質(4號塑膠,低密度聚乙烯)餐具盛裝熱食,其耐熱溫度為70至90度,熱騰騰的湯麵、滷味等食物裝入盒中時,很可能超出耐熱標準,恐吃進塑化劑。

另外,不要使用有損傷的美耐皿餐具及不沾鍋塗層接觸食物,美耐皿製品若有刮痕受損,遇到高溫可能會有三聚氰胺釋出的疑慮。而不沾鍋的表面有一層「鐵氟龍」塗料,省油、好清洗,但高溫空燒會破壞塗層結構;塗層表面剝落、變色或刮傷,則會釋出塑膠微粒,應立即汰換。

遠離內分泌干擾物質,還要從源頭落實塑膠垃圾減量,例如:使用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洗手乳、衛生紙、餐巾紙,確實做好垃圾分類,並使用在地或有機食材等。日常生活中,也要避開下列NG行為,避開充斥各種毒素危機。

1.避免磨損不沾鍋塗層,如果有刮痕、受損嚴重,該換新的了,千萬不要再使用。

2.塑膠砧板耐用方便,但較容易留下刀痕,在切剁食物的過程中,讓塑膠微粒進入食物。

3.使用非盛裝食物的塑膠容器存放食物,塑膠容器表面可能殘留塑化劑。

4.使用塑膠餐盒、美耐皿、淋膜材質容器盛裝食物或加熱。

5.加熱時使用保鮮膜覆蓋或觸碰食物。

6.使用PVC手套接觸食物。

7.使用一次性餐具。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搶台積電最後9字頭?3萬股東衝進場 散戶信心滿滿:當然要上車
孫子熱想回家…阿嬤結帳插隊嗆「年輕人不懂禮讓」 他1句話讓對方閉嘴乖乖排隊
女遊澎湖「租電動自行車」死裡逃生3次 她曝鬼門關前逃生經驗
獨/看不懂合約男友店面被迫頂讓 丟丟妹說重話了

看更多相關新聞
汐止遠雄廣場鴻屋咖哩疑食物中毒案又增2例 今起暫停營業
壽司郎喊告!元智女大生把守宮放醬料碟 校方也發聲了
去年食品中毒創新高 9成找嘸元凶
他天天吃蘋果 血中竟有毒!譚敦慈揭「保命吃法」

◤減塑一起做 環保杯這裡挑◢
大容量冰霸杯 超強效保溫推薦
熱銷排名手搖隨行杯 買1送1
星巴克最新杯款 這邊通通有
網推高CP值保溫杯 四季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