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醫護 紓解人力荒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新聞媒體針對國內各大醫院掀起關床潮及護理師出走大篇幅報導,根據衛福部歷年研究計畫推估,2023年台灣護理執業人數約18.6萬人,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缺口將達到2.4萬人,距離2030年護理需求26萬人,更有7萬多人的落差,長久以來第一線的護理人力缺乏已是常態,醫院持續關閉病房減少支出,更有各大醫院祭出加薪,另有簽約金、留任獎金,並提前至護理學系挖角的狀況發生。

護理是人生面臨生老病死時必經遭遇的一環,人一旦生病就得進醫院診療,透過醫師與護理師分工合作給予病患最佳的治療方案與照護,但有別於醫師的高薪與社經地位,位處最基層的護理人員卻背負著低薪及工作環境的高壓血淚。

護理之母南丁格爾名言「身為護理師必須要有同理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筆者太太為基層護理人員,從專科畢業從事護理工作已近20年,待過病房經過訓練轉到洗腎室,目前則為醫院的個案管理師,聽她一路走來的護理血淚史,就能理解為何護理人力會短缺,往往病房的護理師們除了得第一線照護病患,可能包山包海什麼都做,有時更得為不理性的病患把屎把尿,還得面臨醫院升等及醫政流程,整體而言,醫療工作壓力沉重、醫病關係不對等,加上部分患者或家屬的語言肢體暴力,往往讓護理人員萌生去意,似乎犧牲奉獻已成為工作常態。

由自身親屬經驗深深感受,從事護理工作必須有無比的愛心與耐心,護理人員不怕犧牲奉獻;在此大聲疾呼,政府並非一味提高護理人員薪資就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提升整體社會大眾對護理專業的觀感,以及營造對護理人員友善的職場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別因護理人力短缺進而影響病患就醫的權益,護理工作除了照護病患外更守護著我們每一個人。(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