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衰退時代 3招幫助寂寞男孩們培養社交技巧

你家裡的男孩,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呢?

來自澳洲、身兼作家、研究人員與教養顧問的「正向男子氣概基金會」(Foundation for Positive Masculinity)執行董事史望(Ray Swann)用這個問題,探索男孩們的心境,也用相關的調查提醒父母,關心大人可能看不出來的、男孩的寂寞與孤獨。

史望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為文,引述「美國觀點調查」(American Perspectives Surveys)的發現。18-29歲的年輕男子有6個比較親近的好朋友的比例,近三十年來從55%降到27%,沒有任何親近、要好的朋友的比例則從3%成長到15%。

他指出,其中的緣由,從學生、甚至孩提時代就開始了,負面影響也一路發酵到大。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友誼對於心理健康愈來愈重要,但這些寂寞蔓延猶如流行病的現象,讓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男孩的友誼需求也會自然而然地被填滿。當男孩們有男子氣概的包袱,不敢輕言談寂寞,也不敢求助,問題就愈來愈糟,形成紐約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韋依(Niobe Way)所寫的一本書名《深層的秘密:男孩的友誼與情感連結危機》(Deep secrets: Boy’s friendship and the crisis of connection)。

長期而言,這會演變成心理健康問題,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成為公共健康議題。

三招破解有毒的男子氣概

既然有毒的男子氣概與束縛不只在大男人,也在小男孩身上,而且會因為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驗一路累積,史望因此提醒大人要關注男孩的寂寞症候群與孤獨危機,並且滋養男孩與世界的連結,包括與人發展正向的關係,以及尊重不同人們的需求與文化背景。父母們可以從幫助男孩們培養社交技巧與擴大生活和社交圈著手:

一、培養孩子彈性靈活的思維

靈活、彈性的思考方式幫助孩子能夠考慮不同的觀點,培養對於社交極具重要性的同理心,例如,設想別人的立場與需要,也考慮他人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當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與其只是責怪對方,不妨帶著他思考對方會這麼做的理由。當孩子說自己就是不會做哪些事情時,可以帶著他想想,他有可能成為什麼樣子的可能性,啟動他的成長思維。也可以跟孩子演練神奇的「如果」思維,問孩子一些不設限的問題「如果……你會如何……結果會怎樣……」,這有助於孩子練習如何彈性靈活地看待挑戰。

二、父母以身作則 示範社交與適時尋求協助

孩子也看著父母、觀察要怎麼與人互動。這可以是很簡單的禮儀,像是對人們問好,適時地說「請」、「謝謝」,或是在公共場合問問題、尋求協助。父母還可以透過與家人互相關心、聯繫、或是一起吃飯互道近況,培養彼此的感情。在這些聚會中,也練習在不打斷別人的情況下,讓每個人可以輪流發言30秒,學習溝通與尊重。

三、鼓勵孩子嘗試每一小步

改變並不容易,但可以透過每個小進步累積。例如,幫身邊的人一個小忙,像是幫雙手都沒有空的人開門;請孩子尋找與他人的共同點、而不是差異;每天分享一件感激的事;主動向同學微笑問好,且不需逗留多聊;或是撥出一點時間從事、追求一個小興趣,看看結果會怎樣,在過程中就會拓展生活、交友圈與增進心理彈性。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愛面子被同學排擠,到學會不去討好 鍾欣凌:經過這關,我終於徹底放鬆
顏擇雅:關於手機,有些話必須趁早跟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