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北京過度補貼 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歐盟執委會12日宣布,鑑於中國對電池電動車(BEV)提供不公平政策補貼,傷害歐洲汽車產業競爭力,因此決定採取臨時性措施,對比亞迪(BYD)、吉利(GEELY)與上汽集團(SAIC Motor)加徵關稅,藉以敦促北京採取改善措施,確保公平商業競爭。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歐盟執委會自去年10月起展開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並掌握相關具體事證,直指北京當局對電動車產業提供高額政策補貼,讓大陸電動車產業出口產品的售價大幅降低,導致歐洲汽車產業在市場競爭上深受其害。因此,歐盟決定分別對比亞迪、吉利汽車與上汽集團,分別加徵17.4%、 20%與38.1%不等的關稅,而其他接受調查或拒絕配合的中國電動車產業,也將分別被加徵21%與38.1%關稅。

相關報導指出,這項調查是由歐盟執委會主動發起,而且範圍涵蓋鋰電池生產線到海運廠商等完整供應鏈流程,儘管依規定須於13個月內調查完畢,但同時也賦予權限,允許歐盟可在啟動調查9個月後,自7月4日起,針對制裁項目施加暫時性反補貼關稅。因此,外界預期歐盟接下來也將與北京當局展開磋商,要求北京頒布改善措施,落實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的公平競爭機制。

歐盟宣布,將對多家中國電動車產業加徵關稅,藉此反制不公平政策補貼。圖為比亞迪集團展示電動車商品。(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