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國會擴權 青年學子發起全球串聯「撐台灣」活動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一群在海外工作、求學、生活的台灣人,看著目前立法院內發生的事情,非常焦急和憂慮。因此展開「反國會濫權海外串連」活動,希望集結海外關心台灣的力量,讓更多人能共同關注、參與討論國會濫權的議題。也希望能讓在台灣抗爭第一線的人們知道,儘管我們人不在台灣,依然會在海外努力地用各種方式撐著大家。

活動發起人表示,我們對國會改革的期許很簡單:國會的運作應該體現「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的精神。透過良好的機制,讓人民能夠了解、監督並即時針對立法過程的討論表達意見,並且透過交換意見的討論過程,讓艱深的法律有機會轉譯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語言。或甚至是最基本的,人民能夠知道自己選出的立委支持與反對了那些法案,是否與自己的價值相近,下次還要不要將票投給同一個民意代表。立法委員的工作是對法案進行溝通討論,而不只是拚著在多短的時間裡通過多少的法案,因此立法程序必須先討論後決議,畢竟民主的核心,就在於透過溝通說理的過程,讓各方都能反映意見,從中凝聚出台灣人民想要共同前進的方向。

這次立法過程中最爭議的情況之一,是逐條討論的過程幾乎被國民黨與民眾黨沒收。二讀之前在每個委員會的逐條討論,目的即是針對不同版本的差異協調出初步共識,這個過程搭配直播頻道能讓社會大眾對立法過程及法條細節內容有更多的理解。不只是立法委員之間的重要溝通過程,也是立法委員與社會溝通的重要過程。但這一次,因為國民黨與民眾黨急於將草案送出委員會,這些重要的討論全部都沒有發生。

我們亦無法得知國民黨與民眾黨委員對於每個條文各版本支持與反對的原因,也沒有留下公開的辯論紀錄讓人民得以究責,除了每個草案立法說明裡的兩三句話之外,無從理解與監督。直至5/17國民黨濫用修正動議的手段,在表決的當天早上才推出最新定稿版本,並試圖在同一天強推法案的爭議擴大後,立委們才開始做社會溝通與說服,但此時藍白兩黨只急著推動立法議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在5/23的國際記者會上甚至說出立法完成後再對人民做交代的言論,無視民意政治的精神。令人惋惜的是,如能在委員會中進行該有的逐條討論,就會一個良好的委員會中心審議過程。除了立法過程的瑕疵和強推法案的立委們完全無意進行社會溝通之外,關於目前正在審議的法條,最重要的問題是台灣要賦予立法委員有這麼大的權力嗎?逾越行政權與監察權甚至是憲法嗎?

活動發起人強調,我們支持國會改革,使國會審議之品質更加精進、同時也使審議程序更加透明且可課責。但是,我們反對任何違反憲法權力分立原則、使立法權凌駕其他憲政機關之核心權限的法案內容。強推法案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對外宣稱此次立法是參照美國的藐視國會罪,以制衡總統與行政權力。然而,美國的立法本質是防止國會聽證的證人宣誓作證下卻作偽證,而此次修正案則是增加立法權的「調查權力」,為實質上的立法權擴張,兩者本質並不相同,且並未增加相對應的行政權與司法權抗衡權力,是毀憲亂政的最佳典範。

根據目前二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被質詢人不得「反質詢、拒絕答復、提供資料、隱匿資訊、虛偽答覆」,然而這些罪行並無明確認定標準。針對不應公開的機密資訊,法條僅規定須交由「主席同意」,被質詢者可能在質詢中被迫洩密。

且該修正案給予立院院會或委員會成立的調查委員會高度的權力,「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與民間提供資料,不配合得經立法院院會決議提出懲處」。然而該法規對於調查委員會的公正性、避免干預司法獨立、機密資訊保護、調查委員會利益迴避等重要議題皆沒有相關規範與制衡。修正案讓民意機關凌駕行政權的專業判斷,使行政官員在備詢時因害怕觸法而怯於進行實質且深入的討論,使國會成為在野黨政黨鬥爭執政黨手段工具,造成議事癱瘓與國家運作的空轉,甚至有機密資訊外洩中共的可能性,讓北京當局坐收漁翁之利。

活動發起人認為,即使在野黨所強推的法案有眾多程序與內容的爭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目前已通過二讀,未來花東三案等未經審慎討論的法規也極有可能在在野黨人數優勢下強勢通過,使台灣除了要面對外交困境與中共打壓外,還得面對國內憲政危機與財政紀律的破壞,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國際企業與投資者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信心,讓近年逐漸被世界關注的經濟與科技成果毀於一旦。

更嚴重的是,機密與國安資訊外洩的風險,讓法規成為外部勢力從內部瓦解台灣民主制度的破口,不但破壞近年台灣與世界與日俱進的實質外交關係,也傷害與歐美等國的民主同盟,對區域安全有重大影響。

活動發起人重申,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人在海外,但是心繫台灣,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反對國會濫權,請你加入我們的連署,讓我們一起在海外「撐台灣」!


原文出處:快新聞/反對國會擴權 青年學子發起全球串聯「撐台灣」活動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影/外媒憂看國會亂鬥 他指「台民主活力」在立院外
賴瑞隆秀連署書 黃國昌親簽「藐視國會處3年以下徒刑」
週二藍白將拚三讀立院聽證.調查權 柯建銘:勢必提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