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禁令上路3年 營養師呼籲留意飽和脂肪陷阱

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表示,食品雖然不含人工反式脂肪,但還是有可能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
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表示,食品雖然不含人工反式脂肪,但還是有可能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

人工反式脂肪將增加人體中的壞膽固醇,提高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有研究指出,人工反式脂肪也可能造成阿茲海默症和認知衰退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不完全氫化油」是人工反式脂肪最主要的來源,由於成本較低、延長產品保存期限、耐高溫、較不易酸敗、性質更穩定、便於塗抹等特性,常用在食品製程上。

為了避免國人攝取過量人工反式脂肪,危害健康,食藥署三年前祭出禁令,廠商不得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這項規定上路剛滿三年,董氏基金會為了解市售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布情形,今年5到6月於賣場、超市、連鎖速食店、夜市攤商等處抽檢14件含高油脂類食品,商請財團法人臺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協助檢驗。結果發現,本次抽驗產品每100公克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皆小於1公克,且包裝食品的標示與檢驗結果亦相符,食藥署「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規定正向且落實,民眾目前應可不必擔心攝取到過量的反式脂肪。

莫雅淳營養師指出,雖然目前食品中不會有額外添加的人工反式脂肪,卻要擔心廠商可能會改用動物油脂、完全氫化植物油代替,這些飽和脂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視。許多研究證實,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正相關,當飽和脂肪攝取量佔總熱量的比例每增加1%,即可預期血膽固醇濃度增加2.7mg/dL;飽和脂肪對血膽固醇的影響遠高於食物本身所含的膽固醇。如果民眾平日的飲食中含有高飽和脂肪,就容易引起動脈血管壁的內皮組織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粥狀斑或動脈粥狀瘤,長期下來,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而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壓、周邊血管疾病等。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強調,雖然可能避開了人工反式脂肪,以為就可以放心大吃油炸品、烘焙製品(麵包糕餅)、零食點心等,還是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為了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血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還是要遠離飽和脂肪。

飲食中如何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呢?,董氏基金會建議,民眾選購食品時,要先看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挑選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品項。日常烹調使用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沙拉油等以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用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椰子油、奶油、人造奶油、牛油、豬油等。攝取蛋白質時,少豬牛羊紅肉,優先選擇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白肉(雞肉、魚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