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5週年 香港「敏感日子」有多少

元旦,蘭桂坊警察處處
經歷了2019,港府對人群聚集非常敏感,蘭桂坊本來是喝酒消遣的地方,很多人選擇在這裡跨年。但是現在蘭桂坊和旺角等多處地方,警方高度戒備,採取高調巡邏的方法。因為香港人在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用過馬路、等紅綠燈、掉落錢包等方式集會。所以,港警無比小心,避免有人利用喜慶日子來表達政治主張。元旦畢竟是合法的人群聚集,還有跨年倒數,警察在維持人流動線的同時,也在準備隨時對不安因素出手。

復活節,上帝不能管凱撒
復活節在香港是合法假期。新冠疫情結束後,教會的復活節遊行讓港府方面大為重視,不僅規劃好動線,還給參與者貼上標籤號誌,而且要求參與者盡量不要和前方的參與者脫隊太遠。這樣的做法,很類似於北京奧運會時,中國政府必須依國際奧委會慣例劃定示威陳抗區,最後確定的示威地點竟然是北京朝陽公園。也就是說,想遊行可以,到公園裡面去。現在的香港,也在告訴世界,宗教遊行可以,但上帝不能管凱撒。所以,活動不能有任何政治色彩。

五一勞動節,嚴防尋釁滋事
五一節是香港傳統的勞工示威日。特別是2013年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不僅讓外界看到了勞工的辛苦,也表達了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實現普選的訴求。所以,五一節是民主派背景的工會舉行示威的日子。在五一節這一天,民生和民主的訴求被成功整合。但是,現在的香港五一節,也變得逐漸深圳化,不再有示威。勞資和諧成為主流。

六四,敏感日子,一定嚴防死守
以前的香港,高官隨時會被問及對六四的看法。多數人會回答這是悲劇,也尊重市民集會悼念的自由。如今,維園的燭光成為歷史。港府高官也不再提及六四這兩個字,似乎日曆上根本沒有這個日期。車牌號8964的跑車會被截查,手中手機亮燈的,會被登記身份證,表演行為藝術的,會被扣押。說了幾句悼念的話,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教會也不會再舉辦禮拜或者彌撒悼念亡靈。

七一,喜樂不容破壞
和六四燭光一樣,香港的另一個特色是七一遊行。以前的七一是民眾表達抗議的日子。七一遊行成為香港公民社會的經典範例。2019年以前,為了沖淡七一遊行的負能量,港府會以慶祝回歸的名義舉辦各種活動,比如體育比賽,抽獎。後來,索性讓遊行路線的商家打折大促銷。民主派宣佈有30萬人遊行,建制派就會宣佈有35萬人參加慶祝回歸的商家促銷。遊行的和逛商場的,互別苗頭。港區國安法後,七一發生了維他奶員工刺警事件,七一更是成為敏感日子。不能發生任何一絲不好的案件,沖淡了喜氣。

十一,為國獻禮不含糊
十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以前的十一,法輪功等團體會舉行國殤日大遊行。其他團體也會舉行各種活動來表達對中國政府的不滿。元旦和十一成為港人去中聯辦抗議的最佳日子,衝突屢屢出現。2019年反送中時,中國內地迎接70年大慶,香港卻是烽火連天,警方甚至動用實彈鎮壓示威者。十一維穩成為香港的政治課題和任務,也說明香港在這方面,真正做到了向北京全面看齊。在這一天,不能有不快樂的事,不能有負面的事,不能掃興。

雙十,不准分裂國家
港府高官屢屢表示,不允許有人利用雙十來分裂國家,更認為,如果沒有分裂國家的意圖,為何要慶祝這個日子?雙十來自武昌起義,地點在湖北武漢,當年建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地方,也是偉大抗疫精神誕生的地方。說雙十是分裂國家,恐怕孫中山和朱立倫都不能答應。但客觀情勢就是,如今的香港,雙十已經不能升青天白日滿地紅,也不能說中華民國。說中華民國等於台獨,同時得罪了台灣的深藍和深綠,大家都會有被侮辱的感覺。

敏感日子越多,社會越虛弱
香港的敏感日子越來越多,這是反送中5週年來最明顯的變化。敏感的背後,是港府和北京對香港局勢的憂慮,因為他們很清楚,目前的政策不得人心,也很清楚,目前的平靜只是暫時的。香港社會氣若遊絲,移民潮下,資金、人才越來越少,敏感日子越來越多,令人驚歎無限。

作者》劉國忠  專欄作家。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在台港人捍衛民主遊行 籲持續關注香港情勢
六四晚會參與者創新高 台灣青年看見六四多重價值
To 衝 or not to 衝?That i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