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75,換來了吳慷仁的金鐘獎
吳慷仁奪得了台灣今年的金鐘獎,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功不可沒,否則他現在可能連大陸的金雞獎和百花獎(大陸最重要的兩個影視獎項)都得不到。因為看看陸媒這幾天的反應,顯然覺得他的表態還是不夠到位、誠懇、積極。如今的金鐘獎,可以頒給一個祝賀十一的人。但金雞和百花,不可能頒給慶賀雙十的人。吳慷仁等身在大陸,心繫寶島,得知自己雀屏中獎,喜極而泣。這還是說明,金鐘獎的魅力如同台灣的健保卡一樣,不減往昔。再怎麼樣,吳慷仁都應該謝謝古寧頭的老伯伯們。
不僅是軍事勝負
關於75年前古寧頭戰役的研究很多,筆者不再贅述。這場戰役有兩個特色。首先,參戰部隊幾乎皆為外省官兵,這和1958年的823戰役有本省充員兵參與是很大的差異。但古寧頭戰役的部分外省兵,歷經抗日和戡亂,精銳的武力曾在孫立人帶領下喝過鳳山水、吃過高雄米。另一個特色就是,古寧頭戰役奠定了兩岸分治的格局。共軍渡海作戰暫時停止,國軍支撐到了韓戰爆發和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台灣才初步解除了共軍奪島的危機。
這場戰役的細節和過程,很多人都談過。不論它的勝利是偶然,還是必然,當年參戰國軍的犧牲不應當被忘卻和磨滅。畢竟中華民國因為古寧頭而活了下來。當時的中華民國已經進了加護病房,差不多就要進安寧病房了,如果沒有那些普通士兵一路衝鋒,歐陽娜娜、吳慷仁估計今天正在參加文藝座談會呢!
軍事的勝利都是用鮮血堆積的,我們今天不需要用浪漫主義和八股文去渲染。但有幾個事實是肯定的。如果沒有古寧頭的成功,台灣當時肯定赤旗千里。台灣如果忠於革命、緊跟中央,那麼畝產萬斤、衛星上天、三面紅旗,台灣人都跑不掉。台北的知識分子恐怕也要上山下鄉,玉山不夠高,就送去對面的武夷山。余光中不再需要鄉愁,恐怕要到夾邊溝去憶苦思甜和勞動改造。鄧麗君的金嗓子不是《甜蜜蜜》而是要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至於普通的台灣人,那一定是萬歲不離口、語錄不離手。當然了,經歷了這些曲折和探索,台灣也會一起改革開放、砥礪前行。至於台灣大學,肯定不會發生管中閔的校長遴選風波,葉俊榮、吳茂坤、潘文忠更不會因為這件事辭職。到時的紅頭文件一定是這麼寫的:經教育部研究並報請中央批准,決定任命管中閔同志為台灣大學校長、黨委第一副書記,該任命自文件下發之日起生效並執行。
無古寧頭、吳慷仁得不到金鐘
文藝陣地一直是重要戰場,我們不佔領,敵人就會佔領。如果古寧頭失敗了,吳慷仁肯定沒有機會獲得金鐘獎。那時的台灣不會有這個獎了。他會獲得金雞百花獎嗎?也不會,因為吳慷仁是半路出家的愛國者,不算根正苗紅,而且還有支持太陽花的黑歷史。這種表現,沒落到李雲迪那個嫖娼被罰的下場,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吳慷仁獲獎後,陸媒反應不一,但一個普遍的聲音是,認為他的忠誠不夠。這就很麻煩了,所謂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的確,吳慷仁在十一的時候,只是說了一句錦繡中華。對比其他人,層次上差了很多。這種裡外不是人、兩面不討好的局面,恐怕是很多想吃兩家飯的台灣人必須面臨的尷尬局面。
沒有人需要為認同道歉。但不能把認同作為表演和表忠。沒有人懷疑,很多仍然健在、參加過古寧頭戰役的榮民,他們對海峽對岸的故土有深深的眷戀,但他們的情感糾葛,是時代造成的,更何況,他們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對中華民國的忠;他們用自己的積蓄,用自己充滿老繭開鑿橫貫公路的雙手,證明了對台灣的愛。這是他們,和吳慷仁等演藝人士最大的差異。
古寧頭、綠島、馬場町
「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他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他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我們永遠不會忘記,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66年前的八二三戰役,我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臺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前前後後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一批批同樣懷有民主夢想、自由理想的人,無畏犧牲,前仆後繼,用生命推開民主的大門,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
賴總統這段話沒那麼複雜,可以用很簡單的「歷史如果論」來概括:如果沒有古寧頭,中華民國沒了,金鐘獎就沒了,吳慷仁無從得獎,現在正在學習「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呢;如果沒有民主運動,吳慷仁他們一邊在對岸發財、祝賀十一,一邊還能在台灣得金鐘獎,這些都是絕對不可能的,沒送去綠島唱小夜曲甚至送到馬場町伏法,就不錯了。
作者》戴立文 專欄作家、時事評論人。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看見〈貧窮人的台北〉
電視金鐘59/吳慷仁楊貴媚登視帝后寶座 《八尺門的辯護人》奪7獎大贏家(影音)
第59屆金鐘獎戲劇類完整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