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玉玦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玦簡單的定義即是環狀有缺口的玉器。基本上可分成環狀、片狀、管狀及變異型玦等,此外考古發掘的紅山玉豬龍也有部分的學者認為亦屬於一種特殊的玉玦,但此類則不屬筆者的討論範圍。

為方便讀者理解簡單舉例製成表格如下:

玦也是玉器最早出現的形制之一,在新石器時代距今9000年前黑龍江的小南山遺址就有出土玉玦(圖一),有學者認為玉玦即是由此開始經多條路線傳播至日本列島、朝鮮半島、中國東南沿海,遠至東南亞地區;相應的文化及遺址都可見到玉玦的蹤跡,從小南山到距今約8000年的內蒙古赤峰市興隆漥遺址,向南到距今7000年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江蘇南京北陰陽營文化、四川巫山大溪文化、廣東曲江石峽文化、台灣卑南文化,進入歷史時代的夏時期、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都有「玉玦」出現。歷經數千年的興衰,至漢代之後就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新石器時代的玉玦簡單古樸,大多光素無紋;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玦,有些裝飾精美的紋飾,較受到藏家們的喜愛(如圖二十一)。

圖一小南山出土玉玦
圖一小南山出土玉玦

從出土的位置來看,玦有很多出於頭顱旁所以耳玦就成為學者們的推斷之一,部分學者認為玦是直接穿入耳垂,類似現代耳環使用,但也有些玦有打孔,又有些出土玦的位置並不在頭顱旁而在胸腹或其他位置,因此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玉玦都是充當耳環,但玉玦作為裝飾的功能普遍被考古學家們所接受。

接著就來介紹各個時期的玦:

一、新石器時期

因為此時期文化眾多,因篇幅之故僅挑出部分作介紹。

1、興隆漥遺址出土各式玉玦。

圖二興隆漥遺址出土各式玉玦
圖二興隆漥遺址出土各式玉玦

2、馬家浜文化玉玦

圖三馬家浜文化玉玦
圖三馬家浜文化玉玦

3、卑南文化

圖四卑南文化
圖四卑南文化

4、石峽文化,玉玦,廣東省韶關市馬垻石峽遺址出土

圖五石峽文化,玉玦,廣東省韶關市馬垻石峽遺址出土
圖五石峽文化,玉玦,廣東省韶關市馬垻石峽遺址出土

二、商

1、商代晚期,玉玦,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119號墓出土

圖六商代晚期,玉玦,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119號墓出土
圖六商代晚期,玉玦,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119號墓出土

2、商代晚期,玉玦,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商墓出土。

圖七 商代晚期,玉玦,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商墓出土。
圖七 商代晚期,玉玦,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商墓出土。

三、西周

1、西周,玉玦,山西省洪洞縣永凝堡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圖八 西周,玉玦,山西省洪洞縣永凝堡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圖八 西周,玉玦,山西省洪洞縣永凝堡西周墓地3號墓出土。

2、西周晚期,龍紋玉玦,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國君夫人墓出土。

圖九 西周晚期,龍紋玉玦,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國君夫人墓出土。
圖九 西周晚期,龍紋玉玦,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國君夫人墓出土。

四、春秋

1、春秋,玉玦,安徽省舒城縣河口春秋墓出土。

圖十 春秋,玉玦,安徽省舒城縣河口春秋墓出土。
圖十 春秋,玉玦,安徽省舒城縣河口春秋墓出土。

2、春秋,玉玦,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

圖十一春秋,玉玦,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
圖十一春秋,玉玦,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

3、春秋,管狀玉玦,山東省沂水縣劉家店子1號墓出土。

圖十二 春秋,管狀玉玦,山東省沂水縣劉家店子1號墓出土。
圖十二 春秋,管狀玉玦,山東省沂水縣劉家店子1號墓出土。

五、戰國

1、戰國早期,玉玦,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圖十三 戰國早期,玉玦,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圖十三 戰國早期,玉玦,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2、戰國,璇璣形及方形玉玦,貴州省赫章縣可樂墓葬出土。

圖十四 戰國,璇璣形及方形玉玦,貴州省赫章縣可樂墓葬出土。
圖十四 戰國,璇璣形及方形玉玦,貴州省赫章縣可樂墓葬出土。

3、戰國,管狀玉玦,安徽省六安市九裡溝308號墓出土。

圖十五 戰國,管狀玉玦,安徽省六安市九裡溝308號墓出土。
圖十五 戰國,管狀玉玦,安徽省六安市九裡溝308號墓出土。

4、戰國,玉玦,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13號墓出土。

圖十六 戰國,玉玦,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13號墓出土。
圖十六 戰國,玉玦,雲南省江川縣李家山13號墓出土。

六、漢

1、戰國至西漢,玉玦,貴州省普安縣銅鼓山遺址出土。

圖十七 戰國至西漢,玉玦,貴州省普安縣銅鼓山遺址出土。
圖十七 戰國至西漢,玉玦,貴州省普安縣銅鼓山遺址出土。

2、西漢,玉玦,雲南省晉寧縣石寨山11號墓出土。

圖十八 西漢,玉玦,雲南省晉寧縣石寨山11號墓出土。
圖十八 西漢,玉玦,雲南省晉寧縣石寨山11號墓出土。

我們可以從玦口發現有兩類工藝,一類是以線切割造成的玦口,玦口成不規整狀(如圖十九左上、右上及右下);另一類則是以片切割造成的玦口,玦口較為平整(如圖二十、二十一)。

圖十九 黃榮興先生提供
圖十九 黃榮興先生提供
圖二十 鄭明東先生提供
圖二十 鄭明東先生提供
圖二十一 黃榮興先生提供
圖二十一 黃榮興先生提供

圖片來源:

圖一:李友騫,〈中華玉文化的搖籃黑龍江考古新突破〉
圖二〜四:《中國玉器全集1》
圖五〜十八:《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