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建立大數據分析

台中市政府為確實掌握民意脈動,建立一套大數據分析軟體,針對人民陳情案件進行熱點分析。由研考會主委柳嘉峰昨(二十六)日在市政會議首度報告今年第1至3季市長信箱及1999話務中心陳情案件質量分析,並立即建議相關局處展開預防性規劃與檢討;市長林佳龍強調,如果市民一再反應相同案件,代表問題沒有解決,希望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問題並徹底改善問題。 大數據(BigData)分析是最年來相當熱門的研究方式,將規模大到無法透過人工解讀的資料量,在一定合理時間內擷取、管理、處理,轉化成一個較容易解讀的資訊。不只在民間企業盛行,如今台中市政府也引進相關分析系統,希望對民意有更專業、正確的掌握,讓施政更貼近民意。 柳嘉峰指出,分析今年1月到7月13萬7千171筆資料,1999話務中心第三季陳情焦點,包括:汽車客運業管理、園道、綠地、行道樹管理、交通違規等10項;市長信箱陳情焦點,則包括:交通違規、違章建築管理、交通標誌線反射線等交通管制設施等10項。 他表示,透過大數據可針對民眾陳情問題進行細部分析,例如,違停問題發現西屯、北區、西區較多,而西屯區則以台灣大道3段違停最多、河南路二段次之、再其次為西屯路二段。警察局、交通局就可針對大數據分析資訊進行熱點管理規範、取締等預防性措施,進一步可減少民眾申訴量,這才是治本的辦法。 柳嘉峰強調,治本辦法做的好,民眾問題才能解決,以後每個月都會選擇一個項目進行報告,並請相關局處針對報告內容進行預防性規劃與檢討;未來也將邀集各局處人員受訓,學習運用此套軟體,善用分析各局處的大數據,提出因應方案。 林佳龍表示,以往等到人民陳情才開始解決問題,如果相同問題不斷出現,代表沒有治本,或是應急一下。統計1999六年來累積了約1000萬筆電話,絕大多數都是陳情,包含抱怨及建議,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找到問題、性質與嚴重程度,藉此從根本解決問題。 「透過人民陳情質量分、指導市政推動重要依據!」林佳龍指出,不論車輛違停、路指修復、噪音污染、公車脫班及環境改善等問題,如果市民一再反應相同案件,代表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市府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問題走向並落實個別問題來解決,徹底從根本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