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館雙展覽明登場 探索社會問題與認知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台北當代藝術館2檔嶄新策劃展「Beta+」及「熱影像」,將於明(28)日起至12月29日登場;其中,「Beta+」的作品將於展期間不斷變化與重組,探討當代社會資訊的短暫性和有效性問題;「熱影像」以網路世界中的影像環境為背景,探討在資訊洪流中被塑造的想像世界,如何影響大眾對於社會的認知價值。
當代館推行的青年藝術計畫邁入第4年,今年由臺法籍策展雙人組邱杰森與莫珊嵐,以及長期關注影像議題的獨立策展人陳韋綸,分別以新世代的觀點,展現當代藝術現在進行式的樣貌,邀請民眾一同探索數位時代的即時動態與視覺狂熱,並於今(27)日舉辦記者會,當代館長駱麗真表示,藝術不僅是美學的追求,更是對社會的回應,館方長期積極支持新世代策展人與藝術家,為其提供發揮的平臺,分享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並展開不同維度的當代視野對話。
「Beta+」以數位技術和新媒體為背景,聚焦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的科技與視覺文化,匯集來自蒙古、法國、新加坡和臺灣的9組藝術家,以多樣的媒材與創作手法,展現當代空間、環境與視覺文化的多重面向;其中,黃萱《靜物》是一場關於抑制動作和音量的表演,藝術家試圖以最安靜的方式放置物品,強調動作的約束與自我控制;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的《Possibility》融入蒙古傳統貼花工藝技法、撕裂舊作的碎片,結合來臺期間所拾獲的物件和材料進行創作,邀請觀眾參與作品的重組,透過物件位置的移動形成新的排列,產生不同的意義與功能。
「熱影像」以過往的策展實踐與影像研究為基礎,試著將「網路」作為理解影像作品的框架,匯集9組國內外藝術家與團隊參與展出,探討影像媒介的轉變與變異、當代影像敘事的多重樣貌以及數位資本主義與網路文化的關聯;例如,曾從事環保稽查員工作的李勇志,在《環保稽查員》系列以此經驗作為靈感,將稽查過程記錄下來的回收物影像投影在帆布上,在令人感到熟悉又奇幻的斑斕景緻中,探討幻象的表面與物體本質不變之間的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館2檔嶄新策劃展「Beta+」及「熱影像」將於明(28)日起至12月29日登場,並於今(27)日舉辦記者會。(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當代館長駱麗真表示,館方長期積極支持新世代策展人與藝術家,為其提供發揮的平臺,展開不同維度的當代視野對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萱 Huang Xuan《靜物》Still life,藝術家試圖以最安靜的方式放置物品,強調動作的約束與自我控制。(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 Munkhbolor Ganbold《Possibility》邀請觀眾參與作品的重組,透過物件位置的移動形成新的排列,產生不同的意義與功能。(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李勇志 Lee Yung-Chih《環保稽查員》系列 Recycling Bin Series,探討幻象的表面與物體本質不變之間的關係。(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