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品國際,兩岸貿易最大供應鏈之一 董座潘朝成:實體店要注入線上基因

工商時報【鍾寧╱河南鄭州報導】 大陸電商崛起威脅實體店的生存,但台商認為,大陸強調供應鏈整合,線上發展的同時線下也需發展,惟業態需轉型。立足於河南鄭州的台商台品國際集團,成為目前串連兩岸貿易的最大供應鏈之一,近年除布局線上外,線下市場也是搶攻的目標。 目前大陸電商平台崛起嚴重威脅實體店,台品國際集團副總經理謝道宏指出,實體店的唯一生機在便利店、生鮮加強型的超市,需強調體驗、便利、即時,線下必須「區域精耕」,銷售採全渠道經營才能掌握客群,在區域經營中鎖定客群,客群在線上、線下皆有,若單做區域線下,線上銷售就會被分食。 謝道宏認為,許多線下業者沒有「線上基因」,必須突破的關鍵思維在於商品結構選擇和販賣方式,線下開店固定模式看得到,但線上則否,需要畫出人群畫像,知道商品為何?用戶在哪、是誰? 針對今年大陸市場計畫,台品國際集團董事長潘朝成表示,今年台品將在鄭州擴展實體店,引進中央廚房模式,在高鐵站、火車站開設便利店,販售現切水果、便當、關東煮。線上也即將進口日本美妝、紙尿布、小家電等陸客瘋迷的商品,繼續搶攻大陸跨境電商市場。 潘朝成指出,鄭州位處中原,可幅員至大陸各地,大陸的7個跨境電商口岸各有優勢,商品若直接空運至鄭州,可不經保稅區直接從機場清關(含報關、報檢)放行,提高效率。潘朝成表示,台品包下每天從台灣飛往鄭州的飛機腹艙,因此台灣商品運往大陸的消費者手中,從下單到收貨僅需5到7天。 為降低台灣商品販售至大陸的成本,台品也從一般貿易轉型至跨境電商。潘朝成表示,台灣的供應商不可能在大陸的倉庫寄放大量的存貨,若採取直接郵遞,供應商僅需在台品的台灣倉庫備放3天的貨,少了庫存壓力和風險。再者,為快速讓消費者體驗,因此台品也成立了易達國際快遞品牌。 他並指出,台灣的地理位置適合作為亞太物流營運中心,香港雖免稅,但僅適合大宗商品,且成本皆比台灣高出一半,台灣飛往日本、美國的航班密集,適合國際快遞和國際電商,因此未來台品進口至大陸的商品皆經由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