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研究 暖化熱危害恐致腎傷害

氣候變遷促使極端氣候加劇,尤其在極高的溫度下對於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農民與勞工,除了會造成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的惡化,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更發現,炎熱氣候下可能讓戶外工作者、老年人、肥胖或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溫度上升的影響,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台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指出,「假設過去9個月的平均溫度上升一度,那這些人他們罹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22%。」

學者表示,非傳統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病,最早研究報告是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氣候潮濕高熱,造成許多農民年紀輕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

這回研究團隊透過健檢資料發現,農民非因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病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5成,且有五分之一的農民有慢性脫水現象,原因與身體對熱調節能力下降、核心體溫上升比較快有關。

楊孝友說明,「發現脫水可能是腎臟傷害的一個重要機轉,但是大家常忽略,補充水分的時候買含糖的飲料,其實腎臟受傷更大。」

需注意的是,懷孕中的女性因生理變化,身體熱調節能力也會下降,從團隊過去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結果顯示,懷孕第3孕期也就是第7至9個月,暴露極端高溫會增加死產的風險。

因此提醒民眾即將到來的夏季應避免在大太陽下過久,並多補充水分來預防熱傷害。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黑木耳生長溫度限制多 農民冬夏季需如遊牧民族遷徙
醫籲熱敷墊保暖勿超過45°C 溫度感覺較遲鈍族群禁用
台東稻作仍分區輪灌 池上灌溉3天停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