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鏈接華為 恐被洗牌犧牲

旺報【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近期面對中美貿易戰下的科技對抗,華為為抵禦美方禁令加速自建供應鏈,並拉攏台廠合作。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劉佩真觀察,包含台灣在內的中美之外的科技廠商,面對雙方對抗都不願或希望延後站隊、表態,但事實上台灣面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因中美因素洗牌錯位下的風險,甚至當大陸「紅色供應鏈」完全建立後,與陸企之間的競爭風險都需防範。 劉佩真說,從華為加速建立供應鏈,加上先前中芯國際從美國交易所下市,以及大陸擬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可看出大陸慢慢切割美國、加速半導體國產化的進度。 台半導體業角色吃重 實際上近期在華為擴大自建供應鏈當中,已有多家台廠被傳出將要合作,包含日月光旗下矽品於福建晉江的新廠;以及IC測試廠京元電、矽格與晶圓檢測解決方案大廠的精測等。 由於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國際扮演一定角色,大陸國產化過程中仍需要台廠協助。劉佩真說,尤其在晶圓代工這個領域;封測領域短期內也需要記憶體等相關廠商配合,因此傳出與矽品合作。 劉佩真表示,不管是台灣半導體或其他科技業者,甚至中美兩國之外的國家,都不太想站隊或表態,畢竟美國是新興科技的佼佼者,但大陸市場巨大加上正對外開放,多數台廠都希望能找到平衡點或盡量延後表態。 劉佩真指出,過去半導體業處於全球高效率分工與自由化狀態,但面對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可能因各家廠商業務的市場側重,最終面對貿易戰不得不進行調整,或造成產業鏈的錯位與洗牌。 陸科技廠挖角沒停過 舉例來說,當華為智慧型手機受到影響,部分銷量被三星接收時,向上影響到產業中上游,也可能造成台灣半導體訂單遭到侵蝕,尤其最近三星在晶圓代工這塊很積極。甚至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前都喊出,必須留意大市場的國家主義所帶來的挑戰。 此外,部分台廠協助華為「紅色供應鏈」的自建,但等到未來整條供應鏈建立完備後,台商面對陸企本身的競爭壓力同樣也是風險。畢竟也有台廠在說,大陸科技廠的挖角動作從來沒有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