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感謝文物捐贈者 向43人致意

台文館舉辦年度文學文物捐贈者感謝儀式,感謝作家和家屬捐出文物,豐富台灣文學史。(記者林雪娟攝)
台文館舉辦年度文學文物捐贈者感謝儀式,感謝作家和家屬捐出文物,豐富台灣文學史。(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文館二十六日舉辦年度文學文物捐贈者感謝儀式,感謝各界捐贈者的無私奉獻,此次共有四十三位捐贈者,捐贈涵蓋日治至當代的文學文物。台文館館長陳瑩芳表示,開館以來收到近八百批捐贈文物,除構築台灣文學樣貌,完善台灣文學史,也見證台灣文學發展,並成為日後研究、典藏、教育及推廣基礎,這些捐贈文物找到「家」,旅程不是終止,而是被廣泛運用的開端。

捐贈作家從清末至民國,具有漢、客、原民等身分,捐贈文物從日治到當代,包括手稿、詩刊、書畫及文友來往書信等珍貴資料,涵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展現豐富的文學及族群多樣性。

捐贈物品中,包括日治時期見證「新舊文學」變遷的舊文人鄭坤五、莊太岳、林蘭芽等人文物、手稿及詩刊《藻香文藝》、台灣新劇開拓者歐劍窗家屬捐贈的詩刊創立簽名冊及劇本。李昂則捐贈《北港香爐人人插》、《迷園》手稿,女詩人顏艾琳捐贈創作筆記、速寫畫像及原住民作家巴代的手稿與插畫,亞榮隆.撒可努於火災後搶救的早期手稿,客籍作家林柏燕地方文史著作《新埔鎮誌》等。其中林蘭芽是舞蹈家林懷民的伯祖父、風車詩社詩人李張瑞則是白色恐怖受難者。

作家李昂捐出《北港香爐人人插》原稿,希望能獲得妥善保存。(台文館提供)
作家李昂捐出《北港香爐人人插》原稿,希望能獲得妥善保存。(台文館提供)

李昂表示,早期作品以紙張書寫,因保存不易,容易泛黃或受潮,得知台文館擁有專業典藏和管理,因後續也以電腦書寫,捐出文件,為它們找到適合的家。

陳瑩芳表示,館內珍藏實體典藏數量超過十三萬件,包括十二組一八二件重要古物,除妥善保存、數位化,開放外界申請應用,也希望為它們再造春天,除數位化,除研究外,也能擴及劇本創作、戲劇、遊戲、藝術等,讓文學以不同模樣,展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