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發現「雜頭翁」 專家:疑不當放生造成基因改變

最近有民眾就發現家裡種的樹上有一窩烏頭翁,可是其中1隻親鳥的頭部羽毛卻是黑白相間的「雜頭翁」。專家認為,這是人類不當放生白頭翁到烏頭翁的領域,造成基因改變,下一代如果還是變成雜頭翁,台灣烏頭翁的特有性會受到挑戰。

烏頭翁鳥頭部是黑色的,現在正是牠們的繁殖季節,台東市有一位民眾家裡的樹上,剛好有一窩烏頭翁,親鳥來來回回捉小蟲回來餵食幼鳥,但卻發現其中一隻親鳥長得不一樣,頭部的羽毛只有一小撮是黑色的,發現的民眾感覺怪怪的。

民眾林先生表示,「鶵鳥是烏頭翁沒錯,親鳥有一隻是烏頭翁,有一隻是白頭翁。」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鳥類專家說,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列為二級保育鳥類,分布在台東和恆春一帶,台東民眾發現的親鳥,其中看起來不一樣的一隻,其實是白頭翁和烏頭翁雜交後,基因受到污染的「雜頭翁」。但出現在烏頭翁生態核心區的台東,這種情況很不樂觀,尤其是牠們又產下新的一代,可能會造成烏頭翁消失。

生物多樣性合歡山研究中心主任姚正得表示,「烏頭翁的那個遺傳特性、獨特性受到影響,如果後續沒有再繼續有白頭翁進來的話,那這個影響是可以控制的。」

專家說,會出現遺傳基因改變的情況,多半是人為、把野生動物放到牠們不該出現的地方,目前每年都會有1到2件雜頭翁生育的發現,呼籲民眾不要亂野放生物,造成區域野生動物族群生態改變。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候鳥南遷度冬 3隻罕見「羅文鴨」現蹤台東卑南溪出海口
赤腹鷹成群過境 台東、墾丁未來兩週現「鷹河」景象
台東市區白面鼯鼠現蹤 疑從飼主家中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