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三疊紀」爬行動物

古生物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化石,揭示了三疊紀時期一種未曾見過的類鱷爬行動物。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 Parvosuchus aurelioi(暫譯:小鱷龍),大約生活在2.37億年前。

這些化石是在巴西南部里約格蘭德州的聖瑪麗亞地層中發現的,包括一個完整的頭骨、下頜骨、11個背椎、一個骨盆和部分肢體。這種新發現的爬行動物頭骨長14.4公分,擁有長而纖細的下頜和彎曲的尖牙,還有多處頭骨開口。根據古生物學家Rodrigo Müller的說法,這種爬行動物的身體結構輕盈,總長度估計不到1米。

藝術家Matheus Fernandes創作了一幅生動的畫作,展示了中-晚三疊紀南巴西的景象。在畫作中,一隻大型的 Prestosuchus chiniquensis (暫譯:普氏龍)正在啃食一隻雙齒獸的屍體,而數隻小鱷龍則在旁邊爭奪食物殘渣。這幅畫作讓我們彷彿回到了那個古老的時代,看到這些爬行動物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和互動。

第一個在巴西確認的細鱷科,突顯三疊紀時期爬行動物多樣性

(a) Parvosuchus aurelioi(小鱷龍)的化石在巴西南里約格朗德州Paraíso do Sul地區發現。這個地點的地質背景提供了三疊紀時期的重要信息。(b) 全景圖展示了這個考古發掘現場的樣貌。(c)小鱷龍的假設骨骼重建圖中,橙色部分代表已保存的化石部分,而未保存的部分則基於Gracilisuchus stipanicicorum(暫譯:斯氏纖鱷)的骨骼重建圖進行推測。(圖/《科學報告》)
(a) Parvosuchus aurelioi(小鱷龍)的化石在巴西南里約格朗德州Paraíso do Sul地區發現。這個地點的地質背景提供了三疊紀時期的重要信息。(b) 全景圖展示了這個考古發掘現場的樣貌。(c)小鱷龍的假設骨骼重建圖中,橙色部分代表已保存的化石部分,而未保存的部分則基於Gracilisuchus stipanicicorum(暫譯:斯氏纖鱷)的骨骼重建圖進行推測。(圖/《科學報告》)

這項新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它使小鱷龍成為第一個在巴西確認的細鱷科物種,突顯了三疊紀時期類鱷爬行動物的多樣性。這項研究的詳細內容已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三疊紀時期爬行動物的重要信息。

這些新發現不僅讓我們對古代生物多樣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激發了我們對未知物種的探索興趣。每一塊化石都像是打開遠古世界大門的鑰匙,讓我們能夠一窺這些神秘生物的生活樣貌。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EMatheus Fernandes.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cc By 4.0 

參考論文:
1.A new small-sized predatory pseudosuchian archosaur from the Middle-Late Triassic of Southern Brazil Scientific Reports

延伸閱讀:

1.人類為生態災難創造了完美的條件!二疊紀末期「物種大滅絕」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