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董事長 張安平:台泥四足鼎立 轉型控股公司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接受專訪,分享集團未來布局。圖/王德為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接受專訪,分享集團未來布局。圖/王德為

台泥在21日的股東大會上宣布,78年來高掛台股天字第一號的台灣水泥將轉型為集團控股公司,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接受本報專訪時,分享台泥近七年轉型布局低碳與國際化的過程及未來的經營方向。

國際化集團 擁47種國籍員工

張安平在2017年臨危受命接任台泥董事長,當時台泥旗下雖有16家主要子公司,但皆以服務台泥兩岸水泥事業為主;2024年張安平進入第三屆任期,台泥已迅速發展成有27家主要子公司,跨足11種產業涵蓋低碳水泥、綠能、儲能充電、發電、電池、航運、運輸、廢棄物處理、物業管理、應用建材及資訊等,員工多元達47種國籍的控股公司。

張安平指出,台泥現在已晉升為致力低碳建材、資源循環與綠色能源的環境工程公司。

先前,台灣地區水泥、大陸地區水泥是撐起台泥企業團營運的二隻腳。不過,張安平指出,那時候已經隱約看到大陸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於是著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首先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再透過葡萄牙Cimpor順利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製成超低碳水泥的技術領先全世界水泥行業,2023年獲利表現中,已有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2023年11月底,台泥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土耳其與歐洲非洲國際化布局,無疑為營運開創第三隻腳。

台泥在這六年來積極投入的綠色能源、儲能案場、智能電網及高功率三元鋰電池。張安平說:「這些支撐與延續人類未來文明的新能源事業,是台泥向未來延伸的觸角,除了帶來穩定獲利,也讓台泥累積了許多項跨領域的專利與技術,未來在減碳與能源的競爭中,可立於不敗之地。」。他形容,新能源領域會是支撐台泥完成蛻變、徹底從歷史角色中脫胎換骨、撐起一個全新台泥的第四隻腳。

累積跨域專利 新能源立不敗之地

在歐洲低碳水泥的布局,張安平指出,能夠達成水泥製程大幅減碳的鍛燒黏土,在歐洲可能會開始做,因為團隊已具備相對成熟的技術;防火水泥儲能櫃也可能在歐洲開始生產,規劃於一年內造廠完成,希望下半年定案,建廠生產可以自己做,但銷售對象會找合作夥伴。

台泥踏入綠色能源領域約四到五年時間,張安平表示,過去台泥因為有電力事業,對能源多少懂一點,跨入綠色能源這幾年,像在台灣做充電儲能,可以像台泥儲能自行發展技術並把技術掌握在手上的公司不多,「我們算是其中之一」,張安平強調,相較於許多業者都是買國外現成的充電儲能產品、找國外的團隊來規劃建置,台泥儲能不但掌握科技,掌握市場也比別人廣一點,但廣也需要學習,台泥才剛開始走,還沒走完。

台泥的新能源布局,最受外界關注的一塊莫過於用在國際頂尖客戶的三元鋰電池。對此,張安平坦言,電池是一個非常累的行業,能元科技(Molicel)電池包括產線及產品都是自己設計的。當時選了一個方向,帶Molicel開始轉型主攻研發高階產品市場,可以避掉一部分直接競爭者。

綠色能源除了傳輸的電池,另一項重點就是儲能,台泥在2021年收購歐洲Engie EPS儲能公司成為最大股東,並更名為NHΩA,成為當時台灣唯一具有建置長效及大型儲能技術的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2024年第二季的儲能廠商分級報告,將台泥收購的NHOA Energy評為國際一級(Tier 1)儲能供應商,與Samsung SDI、特斯拉、Trina Storage、LG Energy Solution等並列,這份國際一級儲能供應商榜單上看不到任何來自台灣的公司。

台灣及大陸水泥事業,新增歐非低碳水泥及新能源業務,確立台泥營運的四足鼎立。至於下一步會怎麼走,張安平說:「局都已經布在前面了,現在要再擴大優化。每個國家的能源政策跟法律都不太一樣,到2025年了解到一個地步,市場版圖開拓起來會更快一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
竹科銅鑼園區環差案 通過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