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留學美國,彷彿「從城裡進村」?

作者:陳暐/一個貓奴的經濟學筆記

2011 年 8 月,經過了 3 次轉機、長達 25 個小時的旅程後,我終於抵達了賓州州學院(State College, PA)的小機場。其實說它是小機場已經是言過其實了,這個機場佔地約 1.5 平方公里,有一間簡陋的小屋子作為航廈,當年還只有飛三條國內線的短程航線,所有航班都是小飛機,充其量只能說是個迷你機場。但這種地方上的迷你機場的好處就是離住宅區很近,還記得當時學長接了我後,不到 20 分鐘我們就到他家了。

在學長家暫住了幾天調好時差後,學長開始帶我去採買各種生活必需品,我也開始瞭解州學院這個我後來待了 3 年的「村」──為什麼稱之為村呢?這其實是華人同學圈的一種戲稱。大部分華人留學生都來自亞洲的大都市,動輒數百萬的人口、錯綜複雜的捷運線、摩天大樓鼎立的商業區才是他們生活的日常。

然而,像州學院,整個城的人口據 2011 年統計才 42,000 人,唯一的大眾運輸是不怎麼方便的公車,城裡最高建築大概連 20 層樓都沒有。剛來的學生一方面抱持著自己來到美國這個第一世界國家求學的興奮感,同時又被生活上的落差感所震撼,也難怪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從城裡入村了。

筆者在洲學院住的房子。圖/陳暐 提供
筆者在洲學院住的房子。圖/陳暐 提供

當然,熟知美國的讀者應該會覺得我舉的例子很極端。確實,跟其他大學城比起來,賓州州立大學真的是字面上的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最近的城是也被當地留學生稱為「匹村」的匹茲堡(Pittsburgh),開車還要 2.5 小時,最近的大城市就是要開 4 小時以上的紐約了,不太可能每個週末都去。相較之下,很多大學城本身雖然也很小,但距離大城市不遠,算是常常可以去的距離。再不然至少附近有個大一點的機場,航班的選擇多,票價也比較便宜,稍長一點的假日就可以飛出去玩。

話雖如此,在州學院唸書,大部分的狀況卻不是在美國讀書的特例。拿我後來讀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為例,這座大學位於俄州哥倫布(Columbus, OH),雖然也是大部分臺灣人不認識的城市,但它是美國第 15 大的城市,擁有一座國際機場(雖然只有飛多倫多一條國際航線),人口也有 85 萬左右,已經是生活機能很好的都市了,但不要說跟台北或新北比較了,連台南市與之相比,「感受」上都是更大的都市。

事實上,要真的感覺自己在亞洲人定義的大都市讀書,大概只有在紐約、芝加哥或舊金山這幾個都市讀書才會有此感受了,連在洛杉磯讀書,由於廣泛定義的洛杉磯非常大,大部分的人也都是住在某個郊區然後在另一個郊區讀書,我自己親身的感覺是跟哥倫布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換言之,其實去美國讀書,許多人體驗的都是很「鄉村」的生活。

所以,究竟誰適合在村裡生活?

那究竟在美國鄉村生活是個什麼樣的體驗呢?交通上,與亞洲相比,大眾運輸通常很不方便;而與歐洲相比,走路所及之處頂多只有一些小餐廳或雜貨店。換言之,如果沒有車,你既不能搭捷運出去玩,也沒辦法走路去吃個飯,絕大多數的地方你都去不了,所以開車是很多人在美國生活的共同回憶。平日就是開車上學再回家,假日的話可以開去鄉村近郊的好山好水,如果城市不遠的話也可以進城去玩。

如果不喜歡開車也沒關係,美國鄉村的房子就是大。就算跟別人分租,也都有一個 10 坪左右的客廳,和放得下雙人床加書桌再加上一個躺椅的大臥室。假日在家打電動、看電影、煮飯或是運動都不是問題。尤其美國的網路速度都頗穩定又快,喜歡宅在家裡渡過週末的人在娛樂上肯定也不會覺得不滿足。不過,如果是喜歡出去看演唱會、音樂劇或是舞台劇表演等藝文娛樂活動的人,在美國鄉村就真的難過了。即使是美國出身的歌手或劇團,因為票房的考量,基本上很少會出現在鄉下,更不要說那些國外的演出者了。

而在食方面,有賴於近年亞洲留學生數量大幅上升,即使在鄉村都還是可以找到各式亞洲餐館,只是料理水準就很看運氣了。整體來說,當然還是越大的都市,各種國際餐飲越多,水準也越好,但也偶有意外。像我在哥倫布時住的地方就緊鄰一個日本小商圈,有麵包店、餐廳和超市,水準都非常高,即使在臺灣都可以算是一流的選擇。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 Honda 汽車很早就在當地設了汽車工廠,有很多日本移民或是外派人員在附近生活。而如果對西方食物也很喜愛的話,更是不用擔心,即使是州學院那樣最鄉下的大學城,都還是有很不錯的牛排館和西餐廳的,一般的美式快餐或速食更不用說。

綜上所述,究竟誰適合在村裡生活?答案是:你不能太討厭開車,也不能太不擅長開車(整天車禍的話保險費會非常可怕),如果真的不開車的話,你最好是喜歡宅在家裡的人。如果愛旅行,最好挑一個機場還算四通八達的城市,不然就是要喜歡開車去郊外爬山郊遊。你最好不是沒有藝文活動就不能活的人,也不要非得住在高樓大廈。如果喜歡自己煮飯,或願意學著自己煮飯,也很適合在村裡生活,不但省錢又吃得健康,不然的話就得學著要接受自己不習慣的食物了。說了這麼多,聽起來好像很多元?是的,其實不是只有一種類型的人適合在美國鄉村生活,若真要說一種大類型的話,大概就是能接受生活有很大的轉變的人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台灣人留學美國,彷彿「從城裡進村」?看似另類的文化衝擊,其實並不罕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直擊英美留學生活:從亞特蘭大到劍橋,我觀察到的 6 個文化差異
「美國男生都很花心」、「軍人都很愛玩」?對我而言,和我談戀愛的不是一個「美國人」

作者簡介:

陳暐,台北大安區人。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教於中央大學企管系,目前任教於臺灣大學農經系。研究專長為神經與行為經濟學。因為工作與求學的關係足跡遍布美國賓州州學院、俄亥俄州哥倫布、加州洛杉磯與柏克萊、香港以及深圳。工作之餘喜歡打遊戲、看美劇、吃飯喝酒與當貓奴才。家中主人為一隻萬中選一的不貪吃橘貓。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