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母有幾種?一文整理看明白

▲居家托育服務據點可提供近便性服務推展各項服務內容。(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居家托育服務據點可提供近便性服務推展各項服務內容。(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北市虐童案引起全台對於兒虐事件的關注,但也加劇民眾對於社工與保母的不信任感,而對於家中沒有孩子、或是沒有托育經驗的民眾來說,保母的類型與職業型態更是全然的未知領域,《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保母的職業分類與相關收費情況,讓民眾一次看明白。

2023年底一名經兒福聯盟與地方政府社會局安置、交由劉姓保母照顧的1歲男嬰剴剴不幸遭虐待致死,追蹤這次案件的社工因此遭各界撻伐、甚至遭警方上銬,引發社工界的反彈,強烈呼籲各界不要因為個案或錯誤的社會期待、對社工產生誤解,但卻少有保母團體就此表示意見。

其實,所謂的保母,正式稱呼其實是「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在現行的《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中,依據「提供服務的地點」,將保母提供的服務分為「在宅托育」與「到宅托育」2種,前者代表托育地點在保母自己的服務場所,後者則是到被服務的孩子家中進行照顧。

此外,依據托育的時間,保母的服務總共可以分為6大類,包括「半日托育」、「日間托育」、「全日托育」、「夜間托育」、「延長托育」、「臨時托育」等。

▲居家托育收托相關規定。(圖/NOWnews製表)
▲居家托育收托相關規定。(圖/NOWnews製表)

衛福部社家署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2月29日,全台總計有2萬7333位保母登記,其中2萬4100位符合準公共簽約資格,計2萬2540人完成簽約,簽約率為93.53%,平均每位保母收托的幼兒數為1點多位。依據托育時間,另有規定托育人員可收托的幼兒人數,比如單獨1人提供服務的半日托育保母,最多只能同時照顧4個孩子,且若其中有未滿2歲的孩子,可收托的人數還會再減少。

在收費方面,保母會依據「有無與政府簽約」,管理上略有差異:沒有與政府簽約的保母可以自行定價、並無上下限規範,但如果有與政府簽約,就會成為「準公共」保母,收費會受到各地方政府每年公告的收費標準限制,但家長將孩子交給這些準公共保母,也能申請政府補助,托育意願也會相對較高。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說明,準公共保母的收費採取因地制宜的作法,每年會由各縣市的托育制度管理委員會等評估轄內物價指數及當地區家庭可支配所得,並依據托育服務收托方式,分區訂定托育服務收退費項目及基準、定期公告。

此外,她也提到,目前政府針對準公共保母等有提供家長各類補助,藉此降低家庭托育孩童的負擔,因此對於保母來說,如果沒有與政府簽約、取得準公共資格,可能會面臨收不到孩子的情況,不過不加入的保母有較大的收費彈性,尤其是到宅托育的保母較多,其中也有不少從業者口碑好、不愁沒孩子帶。

對於家長希望了解保母評價、藉此作為選擇托育保母的依據,簡慧娟則是建議,可以通過地方的托育服務中心尋求協助,單位人員會了解家長的需求、並介紹合適的保母,如果順利媒合,後續也會有定期訪視等作為,確保孩子的安全、也讓家長能夠安心。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灣保母高齡化!8成6超過40歲 年輕人不愛當保母4大原因曝
保母24小時無法喘息!身心俱疲缺退場機制 民團籲做2件事改善
準公共保母收費根本「入不敷出」 民團籲地方政府應落實費用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