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共藝術第一部劇情片 「環南時候」上映

《環南時候》電影特映會,圖中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br /><br />(圖:文化局提供)
《環南時候》電影特映會,圖中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

(圖:文化局提供)

▲《環南時候》電影特映會,圖中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

(圖:文化局提供)

耗資千萬拍攝,導演李鼎針對「環南市場」河岸歷史與在地人文精神,執導出一部由環南市場頂樓騎著電動車穿越回一九九一年環南市場的愛情故事《環南時候》,台北市文化局昨(三十一)日表示,電影融合在地食材、傳統宗教等多元文化,改編自真人故事,呈現出萬華在地人生況味,電影《環南時候》自即日起上映!

北市文化局指出,這部作品歷經三年的田野調查和製作,成為台灣公共藝術首部劇情片,這部電影成功入選本屆紐約亞洲影展,讓《環南時候》得以被世界看見。公共藝術執行小組委員胡朝聖曾於去年特映會表示,公共藝術三十年來不斷嘗試新方式,讓公共藝術呈現創意同時也支持台灣藝文產業。

文化局長蔡詩萍指出,《環南時候》是台灣公共藝術史上非常重要里程碑,透過市府跨局處長期合作,讓公共藝術作品以電影呈現,將台北最有味道的市場,透過影視實力推銷到國內外,讓大家看見台北人生活美景。

傳統市場獨有買賣方式,塑造城市獨有生命樣貌,台北萬華「環南市場」,擁有八大類型食材攤商,遍及南北艋舺公廟及夜市。電影《環南時候》運用市場獨特空間文化及絕佳場景特色,透過階級差別、情感及宗教衝突等,讓觀眾陷入思考同時產生對話。

台灣公共藝術發展至今,不再侷限於實體作品設置,《環南時候》影視音作品,透過編劇發想由飲食、在地人文等多元文化,將環南市場獨具特色工作情境的人、事、物,包括時空在內,透過影像讓藝術家展現出來,也啟發在地與鄰里互動並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