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冷凍車製造代表性企業邰利集團,如何彎道超車?

在台灣的生活日常中,已經少不了冷凍車扛起的生鮮運送。

舉凡在社區樓下超市買到新鮮的蔬果、牛奶;網購更可以直接買冰淇淋、冷凍食品;再到旅行出遊時,搭飛機所吃的飛機餐。這些生鮮我們唾手可得的服務,背後全靠的是一台又一台「移動冰箱」:冷凍車,在運輸產業中維繫我們的生活。

再加上自疫情後,台灣的物流業對冷凍車的需求不斷升高。原先2020年約9000輛冷凍車,到2024年成長到1.5萬至2萬輛左右的規模。

台灣製造冷凍、空廚餐車的代表性企業「邰利集團」,擁有許多知名客戶,諸如:新竹物流、嘉里大榮、統一速達、宅配通、捷盛運輸、昭盈運輸、順豐貨運、全台物流、義美、桂冠、卜蜂、大成、華膳空廚、長榮空廚、台灣航勤、香港漢莎空廚等。

究竟,邰利集團是怎麼能在台灣物流市場中,取得眾多業者的信賴?

當後進者苦苦追趕,投入新技術彎道超車

邰利集團的子公司「美富工業」總經理陳昭男,就是台灣最早投入開發冷凍車的一批人。

會選擇這門生意,在於陳昭男曾任職的日商:三電公司。早年,台灣冷凍技術跟設備都是日商壟斷,直到1994年,日商決定退出,陳昭男決定和幾位幹部一起接下這門生意,於是取得三電集團產品的代理開設邰利公司。

當邰利開始做起冷凍機生意,並委由外部廠商製造冷凍車體,他們逐漸發現外面的車體廠商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才自己投資、成立子公司「美富工業」開始自製冷凍車,才發現冷凍結合車體製造,這門技術並不簡單,一開始苦苦追趕。

不斷提昇技術的同時,也不忘引入外國先進的材料提昇競爭力。陳昭男分享,當同業還在用PU材當做冷凍車的車身,邰利在2002年就引入一種特殊材料「Styrofoam(舒泰龍)」。

相較原先的PU材質,雖然便宜,但隨著使用時間一長,容易因著熱脹冷縮結構破裂、導致滲水,久了保冷效果就差;而舒泰龍則有結構不易變形、不含水可長保低溫的特性,適合作為車體結構的材料。

「由於舒泰龍的成本比較高,多數採用在5噸以上的大型車上;小型車因為使用年限比較短,除非客戶有特殊需求,我們也可以用舒泰龍來製造。」

但就算車體製造上技術看似有突破,美富工業仍花了10年才獲取多數客戶信任,以價好、質好取得台灣冷鏈物流車的領先地位。

切入利基市場,做出國際級好用產品

「一般冷凍車,我們一年可以生產約1000台;空廚的食勤車,複雜、難度高,我們一年最多就生產12台。」

邰利集團在去年,再度取得來自香港漢莎空廚的2台空廚冷凍車的訂單。

「空廚的食勤車,平均一台都可以用快20年。」陳昭男說,因為機場空廚使用場合的特殊性,食勤車跑的里程短、維護保養較為容易,航空業者一台機場用的冷凍車儘管造價昂貴,但一台車往往都可以用上好幾年。

邰利切入這個市場,讓星宇航空、華膳空廚、長榮空廚都成為他們的客戶。但,作為空勤食勤車的國內王,邰利為什麼能取得全球具領先地位的漢莎空廚信賴?

「2018年我們就交了3台車給他們,後來經歷疫情、台灣航空業運輸的大爆發,他們也有考察台灣航空業者發展蓬勃的原因,發現食勤車都用我們家的產品,所以又訂了2台。」

陳昭男認為,在價格、品質跟後續保養上都穩定,是客戶選擇他們的主因。

「我們不敢說別人不會做,只是說,我們製造出來的食勤車品質穩定、價格合理,最後還有我們的售後服務,在北中南都有服務的據點,因此客戶信任度也高。」

擴大產線,預備海外布局

陳昭男認為,冷凍車、空廚食勤車製造產業,往往是隨著大環境景氣波動,因此隨著這一、兩年發現景氣稍微下修,他們隨之投入擴廠,希望當未來景氣變好,就能提昇市佔率。

而邰利的製造車體就是過去的傳統製造「3K」產業,邰利也努力減輕員工負擔,「採用一些省力裝置、或是最新的雷射焊接機,降低對勞工的技術要求。」

另外勞力部分,「人才的確愈來愈不好找,我們優先找的管道,就是從員工的親朋好友那先找來,南部地區可能人情味比較濃厚一點。」

除了面對國內市場景氣變化,邰利也正布局東南亞的市場。而他們目前看好的市場,則是選擇菲律賓。

積極思考未來何處還有新的機會,除了提昇自身技術外,掌握好核心技術、將好的產品與價格打入海外市場,甚至試圖布局海外,正是邰利成為國內冷凍車代表性企業的主因。

與商周結緣,開啟南部商管學習市場

「高雄以前是荒地啊!」陳昭男說,以往南部地區沒有太多商業管理的學習資源,「比較認真的就是往台北跑,但這樣3天2夜下來交通跟時間成本都很高。」

過往,陳昭男曾於2018年擔任高雄市產業發展協會第八屆理事長,在他任內首次與商周CEO學院接觸,經過7~8個月後,終於在南部開了商周CEO學院的課程,諸如「逆境領導」「變革管理」「CEO50」等。

那為何南部開始有這樣的商業學習市場?

「許多製造業的二代、高階主管開始接班,他們可能從海外回來、接班碰到許多問題,跟一代父母輩想法不同,他們往往就可以趁一起參加這課程拉近彼此想法、互相溝通。」

而且加入商周的班級,就可以達到「破圈」效果,更可以找到許多類似處境的企業主。

「EMBA都是教比較基礎的商業知識,如果要更進階、就要參加這樣的商管類課程。」陳昭男說,因為像商周的班級學員都經過篩選,企業主能夠碰到彼此能力、規模大小相近,可以彼此「同病相憐」,理解彼此的處境。

也因此,陳昭男從此就和商周CEO學院相識,更是成為南部班的代表性學員之一。

他也建議,如果是有提升領導、管理能力需求的南台灣企業家,想找到同質性高、能彼此成長學習的企業主社群,在商周CEO學院的課程,不但能學習進階的實用商管知識,也可以順勢加入全台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社群。

商周CEO學院的課程,會是南部企業家的最佳選擇。商周《經營三學》帶你打破管理的窠臼,讓公司目標從上到下都能對齊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