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開發4D感測整合通訊 強化跌倒監測與醫療應用

國科會今天(23日)指出,台灣學研團隊開發特殊的高靈敏度4D感測技術,有效提升與6G通訊的整合效能,未來預計可廣泛應用於「醫聯網」等領域,包含隔空生理感測,以及感測人體跌倒,再由Wi-Fi發出急救警報等。

國科會指出,由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國立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徐碩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蔡作敏,及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組長張大強領軍的研究團隊,借助中山大學6G通訊與感測研究中心提供的先進設施,成功研發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4D感測技術。

洪子聖表示,台灣預計2030年就會進入6G通訊系統,在通訊感測整合中,較高的操作頻段不僅能提升通訊吞吐量,還能顯著提高感測解析度;不過,新增的「太赫茲頻段」,也就是位於微波和遠紅外光之間的電磁波頻段,頻率為100千兆赫茲GHz以上的晶片,普遍面臨低效率與高功耗的挑戰。因此,他們的團隊運用半導體異質整合技術,結合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GaN)及玻璃基板積體被動元件(IPD),並透過覆晶系統封裝製程,成功設計出6G太赫茲頻段的MIMO收發機晶片,解決低效率、高功耗問題。洪子聖說:『(原音)我們團隊是同時開發主動式跟被動式感測技術,而且我們能使用Wi-Fi頻段,還有6G頻段,其中,6G頻段中,太赫茲這麼高的頻段我們是用最先進的半導體異質整合技術來實現MIMO收發機。』

研究團隊指出,在6G通訊與4D感測整合的應用中,智慧交通與健康照護是最受關注的2大場景。在健康照護情境中,除可追蹤多人位置、姿態與動作,且可辨識每個人的胸部區域,進行呼吸、心跳頻率等隔空生理感測。目前團隊正與廠商洽談合作,開發非接觸式病人監視器、自駕車4D成像雷達、車內孩童遺留偵測器、駕駛疲勞感測器及居家老人跌倒警報器等產品。

團隊進一步舉例,未來應用上,家中Wi-Fi發射訊號,如果碰到人體,可經由偵測其回波來判斷人體的動作,並經過AI判斷,就可以知道是否跌倒,並立即發送急救警報。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IC設計業者傳裁員 分析師:恐為中國提供人才及技術
助攻智慧醫療! 台大研發「光場AR顯示科技」免除頭暈困擾
吳誠文:台灣半導體成功關鍵 在於產官學鐵三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