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花蓮為何地震比較多

台灣東部由花蓮與台東兩大縣組成,在太平洋及台灣中央山脈高山的環繞下,花蓮人口一直不多,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花蓮人口數從2001年的約35萬人,連續22年呈現負成長,去年底只有31萬7千人左右,而花蓮縣內第一大城市花蓮市則人口跌破10萬人。

花蓮的族群由原住民、漢人及客家人組成,以太魯閣等峽谷風景名勝聞名亞洲,此地也多半由國民黨執政,目前縣長徐女士與其夫婿輪替獲選花蓮縣縣長及立法委員數十年,花蓮長期被視為國民黨的鐵票區。

但花蓮的政壇曾短暫地被民進黨打破,本次總統選舉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在深耕花蓮多年後曾一度打破該縣綠營得票天花板獲選立法委員,但連任落敗,花蓮政治又回歸藍營主導。

花蓮地震為何特別多?

事實上,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台灣島是板塊擠壓形成的島嶼,以地質年代來說,台灣島相對年輕,因此活躍的板塊運動是台灣島的宿命。

花蓮所在的位置——花東縱谷——為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帶,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8公分的速率朝西北與歐亞板塊聚合。根據台灣地理學者余水倍等人的研究,台灣東部地區消耗了40%的聚合能量,因此該地區的地質活動顯著。

根據台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調查,台灣東部現有八條活動斷層。這次被花蓮地震破壞的海王星大樓地址瀕臨太平洋畔,同時位於米侖斷層附近。

花蓮構造板塊圖
[BBC]

米侖斷層呈南北走向,陸地上全長約7公里,橫亘過多數花蓮人聚居的花蓮市區。米侖斷層過去就有地震紀錄,1951年10月開始的縱谷地震系列,地震帶綿延100多公里,地震系列持續至12月,共造成85人死亡,發生錯動的其中一條斷層就是米侖斷層,花蓮在該次地震系列的10月22日錄得3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

2016年米侖斷層正式被台灣政府列為地質敏感區,在地質敏感區的建築物建造前要經過更嚴格的審核。

「落石」為最大阻礙

4月3日的地震發生後,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發生崩坍、仍有人員受困,參與救災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第四大隊副大隊長林啟豐接受BBC中文部記者周慧儀採訪時便強調,「落石」是造成救援困難的主因。

根據台灣氣象署統計,截至4月4日上午11點,顯著有感餘震有100起。救災現場大大小小的石頭不斷崩落,非常危險,而且因路面被落石阻斷,團隊便要從高處繞過原路,或下切沿著陡坡前進方能抵達目的地救援。救援團隊也據此預計來迴路程需要耗時比正常時間多2至6倍。

A view of a landslide after an earthquake hit just off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according to Taiwan's 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 in Xiulin, Hualien, Taiwan, April 3, 2024
4月3日,花蓮縣秀林鄉鐵道附近發生山體滑坡。 [Reuters]
location of Hualien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