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子弟彭士豪 大馬盛產油棕與榴槤幕後推手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2日專電)油棕與榴槤是大馬重要經濟作物及水果。生物有機肥料如同魔法般,扮演創造兼具低成本與高產量奇蹟的關鍵,而赴馬來西亞打拚農業科技的台灣子弟彭士豪,正是主要幕後推手。

油棕在馬來西亞種植面積達560萬公頃,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

南馬柔佛州豔陽高照,行程滿檔的彭士豪揮汗如雨,馬不停蹄與團隊成員分赴油棕園與榴槤園,和馬來小農交流。他流利的馬來語,是說服馬來穆斯林信賴台灣優質生物有機肥料的最大功臣。

在異鄉打拚27年的彭士豪為台灣在大馬打下生物有機肥料江山,是馬來西亞政府綠色產業科技顧問中唯一的華人。馬來西亞油棕局出版的栽種手冊與書籍,更把台灣生物有機肥料載入其中,認為是成本最低與成效最佳的肥料。

彭士豪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有優質的農業科技技術,但直接與當地政府商談引入台灣生物有機肥料並不容易。回想當年與油棕局洽談,希望把台灣技術引入大馬製作生物肥料慘遭滑鐵盧,他迄今記憶猶新。

彭士豪說:「當年這位油棕局官員認為,你們台灣沒有油棕,我種油棕的經驗也大過你的26歲年紀,憑什麼要我相信,台灣能夠在油棕行業有所貢獻。」

由於油棕局官員當年的不信任,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彭士豪改走小農路線,嘗試說服在大馬種植油棕與榴槤園的小農們,採用來自台灣的生物有機肥料,讓小農們認識並了解,「無論是油棕或榴槤,你們就是需要台灣人的生物性肥料」。

彭士豪說,既然正規與政府接觸管道行不通,改與小農接觸,就如同「以地方包圍中央」策略。但要說服馬來穆斯林小農並不容易,其中關鍵就是必須用馬來穆斯林的語言溝通,讓穆斯林社群認識並感受到台灣的生物有機肥料水準,最終獲得大馬油棕局信任。

他表示,既採深入馬來穆斯林小農途徑,就要以相同的語言和語境打入穆斯林社群。

因此,彭士豪強化應用馬來文能力,堅持透過生活與購物跟馬來人交談,累積字彙同時精進溝通能力,逼著自己使用馬來文溝通。

彭士豪認為,要打響台灣生物有機肥料名號,就不能只用「半桶水」肢體語言溝通。特別是科技農業涉及專有名詞,他與小農或馬來園主溝通時絲亳馬虎不得;唯有以馬來穆斯林的溝通方式,才能獲得馬來人認同。

根據他多年深入大馬觀察,馬來人宗教、文化與做事、思考模式都與華人不同。即便以馬來文溝通,溝通方法或是用詞不當,仍難以融入馬來社群,也難以發揮影響力或說服效果。

彭士豪說,經過多年與馬來穆斯林小農溝通,馬來穆斯林小農已了解,目前農業必須要有環保、節省成本與達到效益的三位一體觀念。

他表示,如同油電混合車,既環保又省油,只有透過生物科技取代化學肥料,以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才能創造雙贏目標;而過程中「台灣是最得力的好幫手」。

彭士豪說,台灣農業科技深入大馬經濟作物油棕與榴槤領域,是最實際的新南向農業交流。

他指出,大馬油棕局曾出版栽種手冊,將台灣生物有機肥料列入油棕栽種標準作業程序,認為這種生物有機肥料有如疫情防治的疫苗,防治率具有最高水準,不僅是成本最低的肥料,成效也最佳。

來自新竹關西的彭士豪如今獲得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PM)生物學博士。他憑藉農業生物科技肥料,為馬來西亞經濟作物與水果做出最大的貢獻,創造奇蹟。(編輯:陳妍君)1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