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廚具王櫻花AI廚房直擊,7年大數據淘出營收、淨利新高

隨著萬物AI的新時代來臨,就連煮一頓飯,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AI化,商周獨家直擊台灣廚具王櫻花在台北市內湖的AI廚房。

不同於在傳統廚房,煮菜做飯總是忙手忙腳,要操縱多種廚具,在這個新廚房,當你打開爐火,大展廚藝時,AI會判斷溫度、煙霧、味道等狀況,自動調節排油煙機的強弱配合,降低油煙味外溢,並在煮完菜後,啟動室內空氣排換,加速恢復室內空氣的清新。

而且無論是老奶奶煮完湯,忘了關火,或因地震緊急避難,沒人來得及熄火,AI都會盯著爐火,並按照不同情況流程,主動關火,確保安全。

這些功能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台灣櫻花用AI在客戶大數據與台灣住宅市場變化中淘出黃金,例如發掘台灣住宅坪數越來越小,客廳、餐廳和廚房融為一體成為主流,油煙抽除、清新空氣比以前更重要,AI廚房因此誕生。


七百萬筆客戶大數據
挖開放廚房、大社區新痛點

這還反映在財報數字上,近五年用大數據、AI驅動公司改變的台灣櫻花,已創營收、淨利史上最高的紀錄,而且今年第一季還繳出單季營收成長逾二四%、淨利成長近六三%的好成績,同時包含上述自主運作的排油煙、監控用火的瓦斯爐等AI產品,中高價精品機型營收占比預估創五七%新高。

台灣櫻花寫下了自一九九二年掛牌上市以來最風光時刻。「櫻花的未來目標是,只要把房子倒過來,不會掉下來的東西,我們都要做。」台灣櫻花總經理李惠恂轉述董事長張永杰的轉型想法。

永續企業首席顧問詹志輝曾從旁輔導該公司轉型多年,在他口中,雖肯定該公司早從七年前,AI概念還不明確時,就已經進場布局,「動作很快,可以算是台灣產業先行者。」他說。

這並不容易,由於初代產品走太前面,售價也高,導致消費者接受度低,所以難以打開市場。

既然如此,台灣廚具王這回高峰轉舵,憑什麼反敗為勝?

不同於上一波櫻花轉型,靠逐門逐戶做市調,從婆媽的口中找出市場破口,像是聽見火點不著的問題,就幫瓦斯爐點火針加裝簡易防水蓋,搶先推出「不怕點不著火」的瓦斯爐取勝。

這回他們更進一步從七百萬筆客戶數位數據分析找需求、挖商機,李惠恂透露,關鍵就在於善用AI演算法,對比七百萬名客戶與住宅變化等大數據分析作戰。

「沒有數據、沒有運算力,只靠傳統人力分析,那我們還真的做不到。」他說。

原來,過去七年間,台灣櫻花完成了內部流程的數位化、數據化改革,建立消費者民調與廚房規畫案的大型資料庫,之後李惠恂再接棒,建立演算法機制,進行數據清理、流程簡化,使用利益點分析等,最後在「小住宅、大社區」住宅市場變化中,找到新破口。

小住宅的意思是,當房價飆漲與三代同堂文化被打破,房子越蓋越小,出現客廳、餐廳、廚房三合一的空間整合趨勢,開放式廚房設計,不再有隔間,穿透感讓房子空間顯得更大。

但這也意味著做菜煮湯的油煙味、噪音等,對其他空間的影響加劇,稍不慎就是整屋子都煙霧瀰漫,這成了一個居家空間新痛點,主動抽油煙與淨化空氣的AI廚房成了剛需。

另外,經過消費者數據分析,李惠恂發現,用火安全也是民眾最在意的重點,因此這一波廚具進化重點,就放在透過廚具智慧化的串聯,讓下廚過程簡化、方便,同時降低對其他空間影響,並兼顧安全性。

不只產品要AI化,製造端的交貨能力也隨著住宅戶變小產生改變,櫻花因此投入了智慧產線。

當房子變小了,社區總戶數則被放大了,現在一次建案交屋,量體幾乎都達幾百戶之多,不僅傳統廚具業者沒有一定規模難以滿足,就連進口廚具業者近年都受制於海外產業缺工嚴重,產能有限,而且國際航運價格居高不下,一樣無法滿足需求。

這種市況下,台灣廚具王既有規模生產的產量能接單,還有智慧下單的轉型進化,能從建案設計確定戶型規畫與坪數後,就一鍵提供十多種不同風格與價格帶的建議方案,並能讓客戶用App掌控產銷進度,是其爭取企業大訂單的重要競爭力。

向外找雲端服務大咖助拳
破解智慧工廠卡關難題

但這場AI轉型升級戰背後,其實絕不容易,讓李惠恂印象最深刻的一大難題是,「因為沒辦法想像未來會變成怎樣,所以沒人知道該怎麼做才對」。

他克服這類難題的有效做法是,與其閉門造車卡關,不如開門向外借力。

舉例來說,今年底即將完工啟用的新智慧工廠,有個轉型題目是生產設備要能預先通知保養維修時程,但該部門的主管與員工過去只知道按時保養,缺乏設備設計原理的知識,完全想不到該怎麼解題才對,因此嚴重卡關,進度落後。

當時李惠恂眼見員工士氣低落、抱怨連連,想起過去產品研發能有突破,就是因為市場調查換成外部視角,才看見內部問題並找到解方,因此他再度採取向外借力策略,斥資找來國際雲端運算服務顧問公司助拳,幫員工開腦。

結果只見這位「助拳人」拿出國際經驗解釋原理,然後在生產設備的軸承上加裝感測器,監控轉數與溫度變化,藉此判讀磨耗狀況並提出保養預警,問題立即迎刃而解,同時帶動員工舉一反三,應用到其他智慧工廠問題上,結果事半功倍,讓該工廠有望在今年底上線開工。

做AI先學換腦:別套用人的標準

除此之外,該公司高階主管們,還有另一個重要的AI轉型心得,那就是:千萬別把人類對簡單與困難的標準,套在AI智慧,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

就像是依據料理來自動控制火候的AI功能,按照人類的料理邏輯,炒飯簡單,煲湯難。

但在AI世界則恰好相反,因為炒飯看似簡單,但背後廚師對火候的掌握,以及快速爐等設備的火力差異,才是決定好吃與否的關鍵,這點要靠AI達成,結果可能是撞牆撞到死都難有成果。

但是煲湯這類相對難的功夫菜,雖然對人來說,慢火燉煮,耗時費神,可是對機器設備來說卻反而容易,也會相對容易達成。

也就這樣,台灣廚具王靠這兩大轉型心得,發展出聰明廚具抓住市場轉變商機,跨出企業AI升級轉型的第一步,但展望後市,它的挑戰仍大。

一位熟悉該公司產品的中部建商總座指出,雖然它看到小宅化等空間問題並提出解方,但消費者的生活轉變遠不止於此,隨著少子化、家戶人口驟降、外送服務蓬勃、調理包類的剪刀經濟崛起等,願意在家煮飯的消費者正快速流失中,隨著居住空間變小,廚房與洗衣機等功能,有走出自家、移往社區公設化的發展走勢,這些都會是櫻花的未來挑戰。

這對台灣廚具王是危機,也是商機,未來勝敗關鍵,仍看它能否抓緊消費者需求與時機,進行更靈活的智慧轉型。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她遇中年職場危機「被退休」,發現:55歲是最早適合退休的年齡,因為⋯
留財產給女兒,卻落入女婿手中?律師給6建議:善用信託和遺囑
無論市場好壞照樣投資!理財顧問:我發現百萬富翁都有的4個共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