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語列能力認證 估最快115年施行

文化部長李遠說:「文化部未來一定是要公平對待每一種語言,然後把每種語言的最優美的部分跟文化發展到最高,我們一定會努力。」

李遠在國家語言發展正式大會開幕致詞,強調每個語言的重要性。

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歷時3個月共11場次分區論壇,蒐集意見後,相關部會也在大會中報告回應。

而國家語言中,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已經有語言能力認證,獨缺台灣手語和馬祖語,文化部承諾會盡快規劃。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解釋說:「下半年開始我們會進行馬祖語跟台灣手語的一個認證機制的一個研究,我們希望就是在明年的下半年,可以先進行前測,然後到115年可以真正的能夠正式去施行馬祖語跟台灣手語的一個認證。」

雖然台灣手語納入本土語言教學,但有民眾反映,在學習時缺乏辭典來查詢手語詞彙,教育部也做回應。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說:「在明年即將就會來啟動台灣手語的辭典的編撰的計畫。」

而台灣手語師資不足問題,教育部表示會將有教學經驗的聾人、以及丙級以上的手譯員來優先培訓,也會把啟聰學校教師納入培訓對象。

大會也邀請了桃園、屏東、金門、馬祖四個縣市政府代表,討論地方的國家語言政策,不過當中完全沒有提到台灣手語。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就表示:「四個縣市都是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努力,結果最後才想到手語就漏掉了,沒人做台灣手語。」

文化部特別提醒縣市政府,台灣手語不像其他國家語言有明顯的地域性,而是使用者分散,要從文化概念來推廣台灣手語。

最近教育部的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開始報名,台灣手語卻沒包含在內,在會中也引發討論。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說:「教育部去制定所謂的本土語言貢獻獎的時候,當時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國家語言的概念。」

文化部表示會和教育部溝通,以落實國家語言的平權。

大會結束後,文化部將會把各方意見帶回去研究,並繼續努力在立法院爭取成立專責機構,來提升國家語言的地位。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灣手語列入國家語言 對聾童保障仍需更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