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產兒比例攀升 醫提醒常見病兆及早產兒照護
文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醫師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台灣新生兒中有超過10%是早產兒,而早產又被認為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頭號原因之一,在早產兒照護上,家長需要特別留意哪幾方面呢?
何謂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
當新生兒的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都歸類於低出生體重兒,如果由懷孕週數來考量,出生時未滿37週就算是早產兒,隨著出生體重愈低或懷孕週數愈少,新生兒的罹病率甚至死亡率就相對愈高。大約有7-8%的活產兒出生體重少於2500公克,1-2%的活產兒出生體重甚至低於1500公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低出生體重兒中,懷孕週數低於37週。
近年來,由於周產期醫學,包括婦產科及新生兒科醫學的進步,在提升這些高危險群新生兒的健康上有了更佳的保障,但是為人父母者及守護著寶寶健康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要密切注意低出生體重或早產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成因為何?
早產的原因很多,包括胎盤功能不佳、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異常或子宮頸閉合不全;孕婦罹患子癇前症,慢性疾病,服用禁藥或發生感染,胎兒窘迫,胎兒水腫或多胞胎;其他如早朝破水,羊水過多,外傷等等都可能是導致早產的原因。
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臨床徵兆,及早產兒各器官常見問題
當新生兒早產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各個器官因為不成熟而造成的問題,包括中樞神經、心肺、血液、腸胃、腎臟、新陳代謝等系統。由於問題可能的嚴重性,常常需要在寶寶出生後,立即被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或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接受進一步的照護。
常見各器官的問題包括下列幾種:
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上述的狀況需專業的醫護人員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治療。譬如:
●定期的腦部超音波檢查,來監測腦室的出血狀況,或進一步需要精密儀器作腦部細微構造的掃描與診斷。
●有時需要藥物的使用以剌激早產兒的呼吸,抗痙攣藥物以治療嬰兒的痙攣。
●能隨時監控氧氣濃度的給予氧氣及使用新生兒輔助呼吸器,幫助早產兒安然渡過各種肺疾的挑戰及減少氧氣的傷害。早產兒因為持續開放的動脈導管造成的心肺問題,可經由注射藥物加以關閉,必要時得採取開刀治療。
●視網膜病變的預防與治療,則有賴新生兒科醫師及視網膜專科醫師的共同配合,住院期間注意氧氣或呼吸器的使用,必要時施予雷射或開刀治療,來保障早產兒的視力。
●貧血,血糖的異常或電解質的不平衡,同樣需要加護房醫護團隊密切的監控,隨時針對早產兒的瞬息變化,提供最佳的保障,同時不能漠視由於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因為免疫力相對不成熟而引發的感染問題,給予妥善的抗生素治療及無時無刻密切注意院內的感染控制之監測。
高危險群新生兒的醫療除了周產期醫護人員第一線的擔綱外,還需要其他相關醫療團隊,加小兒神經科、腸胃科、感染科、心臟血管外科等的共同配合;長期的照護,則需要加上物理治療科、眼科、耳鼻喉科、兒童心智科等專業人員的配合追蹤。
早產兒接回家後,還需要特別照顧嗎?
大多數早產兒的健康狀況會趨於正常,但是有些低出生體重兒,尤其是出生體重低於1000公克者,常因早產的問題,併發新生兒慢性肺疾、嚴重的視網膜病變、缺氧缺血性腦病變,或心智發展遲緩。
因此,出院前宜做好準備及徵求妥善的醫療諮詢,有時還得在家備妥氧氣、輔助呼吸器材、血氧與心肺監視器,出院前能確實學習寶寶的呼吸照護,以免回家後,寶寶突然發生變化時手足無措。
早產寶寶在出院後應注意充足的營養、身體的復健、視力的矯正、心智發展的長期追蹤評估,並與專業的醫療機構與人員共同合作,以便在艱辛的長期照護過程,讓寶寶發揮最大的潛能,臻於最佳的生活品質。
看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