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密度世界第一 公共運輸不足 人民自力救濟
中國時報【(執筆:蔡百蕙、張翠芬)】 台灣機車密度世界第一,每平方公里就有419台機車,平均每100人擁有67台機車,台灣的機車管理經驗,讓越南和印度等機車大國,紛紛來台取經。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表示,交通部30年前規畫交通政策時,認為機車只是一種過渡交通工具,「人民富起來就不會用了,」30年過去了,因政府沒有提供替代性選擇,人民仍繼續使用。 張學孔說,騎機車是一種自力救濟選擇,因為公共交通沒有滿足人民移動的需求,加上台灣氣候、道路情況適合,變成每人家裡至少有一台機車。 過去10年,五都機車數量成長了50%。台中市大力推廣「8公里免費」公車優惠等大眾運輸,去年機車數量首度負成長,一年減了7萬輛。 大陸電動機車和電動自行車市場很夯,約有2億輛電動機車、自行車在路上行駛,反觀台灣,每年市場銷售80萬輛燃油機車,但電動機車賣不到9千輛。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電動機車碳排放為燃油機車1/2,宅急便業者為節省開銷使用電動機車,扣除電池更換成本,每輛年省近萬元。 台中市低碳辦公室執行長黃崇典指出,大陸交通工具是飛躍性進展,直接從腳踏車過渡到電動機車,台灣曾推廣電動機車但失敗了,業者把經驗轉往大陸,改進使用鋰電池後成功拓展,台灣要從燃油機車轉換成電動機車,仍需要一段陣痛期。 不過,「電動機車還是要用電,沒有解決擁擠和安全的問題」淡江大學交通管理系教授羅孝賢說,歸根究柢,公共運輸系統必須全面提升,人民才毋需再依賴機車自力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