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步道守護網啟動 推水泥步道負成長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6月5日是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今天攜手近40個團體宣布「iTrail.tw 台灣步道守護網」啟動,邀公民用手機拍照上傳步道問題,推動水泥步道負成長、消除各奇景。

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參與,包含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贊助、拾穗者文化與智紳公司提供專業協助,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與公民科學、環境保育、登山健行、山難救助、童軍、社區大學、戶外用品企業等近40個團體,攜手宣布「iTrail.tw 台灣步道守護網」啟動。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指出,2012年全國環境NGO會議上發起「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郊山守護行動,由接受專業訓練的志工踏訪雙北200多條郊山步道,結果發現台北市水泥步道高達74%、天然步道僅1成,引起高度關注,因而催生台灣步道日的發起。

徐銘謙說,10年後的今天,輔以疫後有更多人走向山林,由於踩踏加劇水土流失、沖蝕,使得山林、步道面臨更多劣化問題,因此希望全民一起使用手機開啟「 iTrail.tw 台灣步道守護網」,將步道問題拍照上傳,並選擇問題類型,即可完成回報。

徐銘謙說,如果身處沒有網路環境,可使用「儲存草稿」功能,等有網路時再上傳;集結的資料,會被分析熱點,並聯繫主管機關改善步道環境。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繼「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推動後,更進一步要推動的是「水泥步道負成長」。

相對於記者會現場將生態畫家陳一銘的畫作「山徑」,譽為美好的山林、步道原貌;國內人為施作步道則出現各種奇景,徐銘謙舉例,像是做成章魚腳、被人為占用、男女分開走步道、鋪上某品牌輪胎,甚至用廢棄螢幕築成牆與階梯等,盼結合公民力量恢復面貌。

演員連俞涵也受邀出席記者會,她提到,在自然環境中成長的她很親近自然,但每次爬山都會看到浴缸等各種奇怪景象,應恢復無痕山林的原始自然風貌。(編輯:張雅淨)1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