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鏈若沒了中國元素
大陸商務部調查認為台灣禁止進口大陸2509項產品,構成貿易壁壘,將採取進一步經濟措施。如果大陸只是全停ECFA的539項產品對陸出口優惠,影響大概像是一根木棍敲下來;但如果是要平衡兩岸貿易,殺傷力會數倍於全停ECFA,大概會像是一根鐵棍敲下來。
台灣去年對大陸和香港享有805億美元貿易順差,達我GDP的10%,主要是因ECFA的539項出口優惠加上台灣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歧視所造成,此不公平貿易已違反WTO基本原則。
要知道,2018年美中貿易逆差在巔峰時,這個比值也才2%,川普就發起史詩級的貿易戰。而中韓有自貿協定,南韓去年對中國的順差只占南韓GDP的0.8%,所以中韓間的貿易基本已平衡。也就是說,在自由經濟環境下,兩岸貿易也應趨於平衡,問題是台灣去年對世界總順差剛好805.6億,沒了對陸順差,台灣大概今後要面對財政和貿易雙赤字了。
具體舉例,烏克蘭上空雙方的無人機不是產自中國就是用了中國的零組件,中國於是在今年9月管制無人機零組件出口。台灣急需自主掌握這項民生國防產業,於是跟美國合作發展無人機產業以期建立「非紅供應鏈」;問題是中國幾乎壟斷所有無人機零組件供應鏈,若大陸讓無人機零組件出口禁令適用於台灣,台美的無人機產業合作可能難以為繼。人家既然知道你做這個是要對付他,何必為了現在賺點小錢助你發展?
半導體材料從第一代的矽、第二代的砷化鎵至目前第三代的氮化鎵及碳化矽,各有其擅長之產業。手機及電腦的處理器使用傳統的矽;氮化鎵非常適合用於如5G、6G、電動車、AI計算應用、太陽能、快充及雷達等產品。這些化合物半導體大都需要鎵,是28奈米及以下提升良率的關鍵材料。
現實是,中國的鎵產量占世界份額的98%,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鎵進口國,逾4成自中國進口。日本所生產的鎵化合物大部分流入美國,部分到台灣。為了回敬美對中的半導體制裁和軍售案,中國於去年8月開始對鎵與鍺兩項稀有金屬進行出口管制,目前只針對美國軍工業。
結果1年多來,洛克希德‧馬丁新生產的數百架F-35隱形戰機,全積壓在廠,全球零交付。合理的推測是缺氮化鎵生產有源相控陣雷達,能隱身但大近視,大家不買單。
若中國把這項出口壁壘措施也實施在民生半導體上,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打擊會是毀滅性的。《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中國出口管制鎵鍺動搖韓國半導體根基」。那對台灣賴以為生的半導體產業呢?
有人熱衷去中國化,若中國真採取措施把台灣產業鏈裡的「中國元素」都剝離,那是不可承受之重。(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