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人地獄別怪駕駛違規厚臉皮?網爆缺德日本人多仍安全關鍵

台灣這些年「行人地獄」的臭名遠播國際,連外國人看了都直搖頭,尤其對以守規矩著稱的日本人來說,本土汽、機車駕駛人違規停車、不願禮讓行人等亂象,似乎更是讓他們不敢相信,日前PTT甚至有網友發文,直指聽到來台旅遊的日本人納悶「為什麼台灣人違規不會不好意思?」而掀起鄉民熱議。

台灣人違規都不會拍謝?日本人也不全都守規矩

「台灣人違規都不會不好意思?」據PTT該文內容,原PO日前因來台旅遊日本人這道提問而語塞,而且對方還質疑「台灣人把車子停在馬路中間好像也無所謂?是不是家庭學校都沒有在教?」更是讓原PO瞬間無法反駁,而且說什麼都為時已晚,因為該日本人最後坦言台灣交通讓人困擾,以後「不想再來了」。

取自Unsplash。攝影者Huy Phan。(示意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Huy Phan。(示意圖)


而該文一出,無論對話的真實性,果然都引發網友熱議。有人不諱言點出,這就是台灣人的「民族性」,即使過去曾被日本統治,還是改不了圖方便的陋習,並表示「台灣人本來就水準差又厚臉皮」「開車上路馬上能看出台灣人的本性」「不知羞恥4個字都還給老師了」;不過也有人將這現象歸咎於「官員帶頭違停」「罰責太輕」等問題。

可同一時間,留言區也有網友認為,每個國家都存在優缺點和不守規矩的人,牽扯國籍實在太牽強,像有人就親眼見證「我人在九州,日本人都狂闖紅燈」「任何國家都有好人壞人,日本也有缺德的人」「昨天看人去大阪玩的實況,日本行人也都沒在等紅燈,地上也是很多煙蒂」。

有鑑於台灣交通事故頻傳,若將原因僅推給駕駛或行人,似乎真的過度簡化,畢竟道路設計若不來自人性,很多地方恐怕永遠都難擺脫交通地獄的惡名,這也是思考交通安全時最常被忽略的面向。

否則就台灣近年各層面來看,國人素養其實整體都在提升,如全台捷運系統的環境維持的就相當乾淨,民眾大致也都願意遵守排隊或禮讓的人情禮數,更沒有發生如韓國群體踩踏的死傷憾事。

台南2022年1月至11月,每10萬人就有死傷數2896人,遠高於其他縣市,彷彿「交通地獄第18層」,堪稱最慘。圖為台南中西區新美街。取自臉書「台南式 Tainan Style」。
台南2022年1月至11月,每10萬人就有死傷數2896人,遠高於其他縣市,彷彿「交通地獄第18層」,堪稱最慘。圖為台南中西區新美街。取自臉書「台南式 Tainan Style」。

因此,台灣汽、機車駕駛若常常出現所謂「路怒症」,一上路馬上變一個人,我們不妨嘗試朔源,找出道路規劃的不便環節,看看哪些「惡魔細節」讓駕駛產生「地獄感」,進而失去耐心,連帶將行人打入「地獄」。

十字路口如「地獄虎口」!交通燈號、斑馬線藏哪些隱憂?

依據道安資訊查詢網的數據,台灣近10年,平均每年有超過8000名行人在路口發生事故,佔所有行人死傷數的一半。

換言之,馬路最靠近虎口的位置,正是「路口」,存在許多生死瞬間的潛在風險,而當中,改善交通燈號與斑馬線「會殺人」的危機,無疑是國家當務之急。

因此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特別發函要求全台22個縣市,短期內速推行人專用時相與行人早開時相,盼從十字路口著手,打造行人更安全的用路環境。

取自Unsplash。攝影者James Hunt。(示意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James Hunt。(示意圖)


行人專用時相是什麼?

所謂行人專用時相,指的是為保護行人安全,交叉路口的行人穿越號誌系統,會將行人綠燈與行車綠燈時分開亮行,換句話說,就是該時相內,要馬車流暫停或行駛,要馬行人全面停止或通行。

這作法能避免行人穿越馬路時,因人潮多寡、行走速度不一,駕駛優先禮讓下,上下班尖峰時段車輛嚴重回堵,並避免駕駛因錯過綠燈的時間成本太高,失去禮讓行人的耐心,結果違規搶快過彎,造成無法預期的後果。

而依據美國過去一項研究,該方法確實大幅降低人車衝撞的情形,所以無論是美國紐約、加州比佛利山、加拿大多倫多等地,還是日本著名的東京澀谷十字路口,都採用行人專用時相的方式。

另外陽明交通大學針對行人專用時相的一項研究,也因未注意車前狀況、搶越行人穿越道的肇事率減少約45%,平均傷亡率明顯下降,同樣獲得正面結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Henry & Co.。(示意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Henry & Co.。(示意圖)


行人早開時相是什麼?

至於行人早開時相,則是同方向的用路人與車輛啟動時,行人的綠燈號誌提早5至10秒開啟,即行人走到路中間時才換車輛起步,具燈號緩衝的效果。

針對上述做法,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認為,行人早開時相真的能增加行人能見度,提高駕駛者禮讓行人的可能性,並減少人、車爭道的情形。

可是台北市交控中心主任王耀鐸也坦言,這些方法還是要考量到路口寬度、行人量與車流轉向量,因為台北內湖瑞光路、忠孝東路一些路口都曾試辦過,反而導致交通更打結,只好先行取消,而目前,會以全市高中以下285所學校周邊路口優先採用。

取自Unsplash。攝影者Ken Huang。(示意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Ken Huang。(示意圖)


斑馬線位置規劃不當?路口設計本就不該以車為本?

由於台灣多數斑馬線是從道路邊界延伸,緊鄰直行車道旁的路口,導致車輛右轉時,駕駛容易出現視線死角,等發現要撞上過馬路的行人時,根本來不及反應。

因此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就曾公開表示,台灣多數路口的轉角圓弧半徑大,著實令人憂心。

這樣的設計,一旦駕駛開得快又順,車速自然慢不下來,此時斑馬線又鄰近路口,若步留意,發生人行道號誌多遮蔽視線等狀況,便會不小心撞上行人。

所以斑馬線位置遠離路口,同時盡可能避免長度過長,並透過加大4處街角,讓路口得以「瘦身」,是維護行人安全的重要關鍵之一,還能有效提升行人的能見度。

另一方面,將路口轉角的半徑改為近直角型態,亦有助車輛減速。

車禍「找戰犯」治標不治本?預防交通意外從系統性根因下手

過去《CNN Travel》曾在報導中直指台灣,2021年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數字約是日本逾6倍,也是英國的5倍,數據相當驚人。

而作為生活在台灣的一份子,與其檢討台灣駕駛人為何老是違法、忽視道路安全規則,不如探討,哪些交通上的系統性原罪總讓汽、機車「慢不下來」。

因此道路設計優化極其重要,如牽一髮動全身,臉書《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在2022年,也曾張貼一張國內外斑馬線設計的對比圖,並分析2者帶來的危險差異,讓網友充分見識到「人行道路口外推是更好的道路規劃」。

常見於台灣的交通設計圖

取自臉書「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
取自臉書「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

如以上圖為例,因人行道路口沒有外推,民眾想到馬路另一頭,就必須穿越道路最寬的路口處。

明明交通是雙線道,民眾卻得一口氣走過長達四線車道的距離,這樣的設計,至少出現三處行人與車流交織的潛在危險,還有增加駕駛切西瓜過彎、內線轉彎擦撞路人的風險。

更慘的是,不僅行人危機四伏,車流也會因轉向易產生視線死角而停下,導致路口更塞車,這現象在台北市敦化南路與安和路口就經常發生。

「只要將人行道於路口外推包覆路口,能大幅縮減行人穿越道路需要的距離,而且徹底杜絕切西瓜鬼切轉彎死角看不見行人吧啦吧啦的台式藉口,更難以在轉角違規停車,還能避免車輛轉彎衝撞路邊停車格,此設計下,駕駛會下意識減速,避免高速衝撞穿越道路的行人。是的,首先,我們要先蓋出人行道。」

常見於歐洲的交通設計圖

取自臉書「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
取自臉書「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

反之,若將人行道路口外推,行人穿越道的距離確實縮短成雙線道,並將位置內縮,此時駕駛人就會下意識的減速繞大彎,避免無意識切西瓜轉向的擦撞風險,即汽機車不是正停在STOP標誌前,零死角的確認行人狀況,就是跟著車流順暢運行。

因此在文中,原PO也忍不住直言,若道路工程從頭擺爛,導致人車爭道,執法者也不可能完美執法,並痛批台灣交通主管機關,將行人穿越道及道路設計得「讓行人難以穿越」實在很荒謬。

台灣明知道路交通安全好設計,為何行人過馬路還是陷地獄?

而該文一出,底下許多網友都因原PO簡單明瞭的對比剖析深感讚嘆,先後回應「我一直不明白台灣交通設計有多差現在明白了」「是的,首先要有人行道,就像女友一樣,才能再繼續搞下去」「很抱歉,像你這樣的專業的道路工程人才,我們交通部不採用」。

取自Unsplash。攝影者Poh Soo Donald Soh。(示意圖)
取自Unsplash。攝影者Poh Soo Donald Soh。(示意圖)

留言中,當然也有人跟著抱怨「還有就是斑馬線搞得很長一條只給路人30秒過,在台北很多」「台灣很多地方是連人行道都沒有」「台灣路權:卡車>自小>機車>自行車>行人,美國是顛倒過來」「如果家裡的老人有這種步行環境就安心多了,走到巷口去搭大眾運輸又安全,這樣的生活台灣人不要,偏偏選擇全民濫發駕照反對建設人行道,年邁老人也在騎機車造成更多傷亡,真是世界罕見」。

可究竟為何,台灣政府明知道路交通安全好設計,還是讓行人過馬路身陷地獄?對於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無奈現象,有網友認為原因跟地權、路權,以及交通設計從汽機車駕駛立場出發有關,像是:

「這樣的劃分會直接跟土地所有權人幹在一起,而台灣土地所有權人的精英頂尖份子不是在立法院就是在各大企業,偏偏台灣政府沒有預算去收購所有道路役地,那能怎麼辦?想拓寬行人安全必要空間,就會對上用路車與地主」

「看到那個人行道的大小,幾乎可以確定會變機車停車場」

「理論很正確,但台灣還要吃掉一排停機車的空間,行人、機車族、開車族一直都在大亂鬥」

「老實說,為什麼台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交通生態,跟少子化一樣,不只是看馬路而已,而是生活型態使然。台灣人工時長,平常沒有享受生活的餘裕,通勤當然是能快就快,能衝就衝。所以道路上任何減速設施,台灣汽機族心中一定只有幹意以對,不然如果是好設計,為什麼在台灣都推不太動?因為大部分台灣用路人覺得這不是好設計」

只能說,道路安全是一個大工程,背後牽扯許多學問,也攸關國家形象和旅遊觀光經濟,到底應該怎麼加速優化設計,端看地方政府的智慧了。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城市學文章:
台灣是汽機車路殺地獄?網羨這城市「行人大爺」過馬路沒在看
台南一條路曝「行人地獄18層」全台最慘!殯葬業勝美食觀光?
瑞士評台灣駕駛會攻擊「走斑馬線也身亡」交通部8招救行人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