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論文發表量減緩 品質近全球領先群

國研院公布台灣論文競爭力分析指出,台灣論文發表占全球比重約為1.5%,但發表量成長有減緩趨勢。不過,國研院也指出,在論文品質相關指標明顯進步,且已逐漸接近全球的領先群。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今天公布台灣學術論文在國際競爭力的分析結果指出,台灣論文發表占全球比重約為1.5%,近年來論文發表成長趨緩,全球排名從16名降至19名。

據國研院分析,台灣在2012年至2016年的國際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占全球比重約為1.5%,發表量成長有減緩趨勢,主要原因包括不再以論文發表量為評鑑審查主要指標的觀念逐漸普及,再加上大學師資老化以及博士生減少。不過,若觀察每百萬人口平均論文發表篇數,台灣表現仍較鄰近的中國大陸、日本以及韓國為優。

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洪文琪解釋,在論文發表品質方面,會以「相對影響力」以及「高被引用Top 1%頂尖論文占比」來呈現。

全球論文發表量前30大國家中,相對影響力高於1的國家有19國,被引用Top 1%論文占比大於1%的國家也有19個。這19個國家絕大多數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先進大國,以及瑞士、荷蘭等創新小國。

洪文琪指出,台灣論文整體相對影響力逐年提高,從2006年至2010年的0.89,成長至2012年至2016年的0.97,表現一樣優於日、韓以及中國。高被引用Top 1%頂尖論文占比,則從2006至2010的0.89%,成長至2012至2016年的0.98%。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表示,相對影響力到達1,表示一個國家整體而言,跨入「學術品質領先群」的門檻。台灣過去花了6至7年的時間,從0.89邁入0.97,表現相當努力,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向,期望5年內可以達到1。

莊裕澤解釋,被引用Top 1%論文占比到達1%,表示一個國家的前沿研究的比重,已躋身領先國家行列。這兩個指標都顯示台灣論文品質不斷提升,已經接近學術領先國家的水準。不過與瑞士、荷蘭、瑞典、新加坡等創新小國,仍有一段差距。

莊裕澤認為,台灣學術論文表現的總量不可能和中國大陸、美國這樣的國家比較,必須要以質的提升取代量,若對比瑞士、荷蘭、瑞典、新加坡,仍有進步空間,未來應要投入頂尖的研究,增加影響力。